关于企鹅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我的南极科考之旅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企鹅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的南极科考之旅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企鹅及科考及数据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企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5天建成长城站在长城站外出考察时,为保证安全,必须先查看当天的潮汐表和天气预报.2014年元月20日,天气预报有7级大风,不能外出.我独自一人走进站内陈列室,长城站30年的发展历程在眼前一幕幕重现,带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憾.
上世纪80年代初,全球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科考基地,而作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却在南极问题上没有发言权.1983年,中国政府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递交了加入书,之后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
但在国际南极俱乐部里,有缔约国和协商国之分,只有后者才有南极事务的决策权,可当时的中国在南极还没设立考察站.1984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支考察队成功登陆南极洲,目的就是在乔治王岛上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常年科考站.考察队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仅用短短45天,终于在1985年2月20日建成了中国南极长城站.邓小平同志为此专门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长城站建成8个月后,1985年10月7日,第13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正式接纳中国成为协商国.从此,中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有了表决权和管理责任.
此次南极之行,我有幸与当年的考察队员、现任长城站第30次南极科考队站长曹建军和前水手长傅炳伟成为队友.每天的朝夕相处,我总爱请教他们中国南极科考事业30年来的变迁.每次曹建军站长和傅炳伟都淡定地讲述他们3次在长城站和中山站越冬、10次在“雪龙”号上奔赴南极的动人故事.我仔细一算,30年来他们竟然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远离祖国的南极和茫茫大海上度过的.望着他们长年被强紫外线晒得黝黑的脸庞,我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就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
默默奉献的积淀吗
迎接“雪龙”号提前过除夕
2014年元月25日,离返回祖国的日子只有一周了.昨晚接到“雪龙”号王建忠船长的通知:“雪龙”号破冰船将于元月26日中午抵达长城站.救援俄罗斯科考船、受困冰雪南大洋之后,不但没有延误,还比原计划提前3天到达长城湾.好样的,“雪龙”号!
但这下却把长城站的工作部署全部打乱了.曹建军站长果断决定:将除夕年夜饭提前到今晚过,从后天也就是27日开始直至31日,连续5天,全体人员分两班24小时作业,确保卸装完“雪龙”号运来的1000吨货物(包括长城站的建筑材料、两年的生活必须品及400吨柴油),使“雪龙”号能在2月1日准时离开长城站,奔赴阿根廷乌斯怀亚港.
通常,在南极长城站过除夕,是所有科考队员心里的企盼.届时,站内会贴春联、挂灯饰,张灯结彩迎接各国科考站的同行共庆,尽显中国新年的隆重和国际化.韩国人一般会开小艇来,乌拉圭人乘雪地车来,俄罗斯人驾驶皮卡来,智利人则骑雪地摩托来,智利空军和海军站的尉级以上军官甚至会带上全家来.大家在尽情享受中国美食的同时,相互传递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这,也凸显了南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今年“雪龙”号提前到达,我们只好提早过一个简单的大年夜.我带来的几瓶家乡茅台酒,在方元法教杯,在向全国人民拜年、共祝祖国好的欢呼声中,把国酒茅台一干而尽.
中国南极科考的里程碑
“‘雪龙’号到了!”2014年元月28日上午11时,看到“雪龙”号巨大的身躯徐徐驶进长城湾外的海面,长城站的每一位队员都激动得奔走相告、登高拍照、上网发图.
晚6点,我有幸参观了“雪龙”号.“雪龙”号的王硕仁政委热情地带我从12层控制台一直参观到底层动力机仓.据他介绍,1991年,中国南极事业出现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一中国有了第一艘大吨位(21025吨)、高抗冰能力的远洋极地船“雪龙”号,这大大提高了中国南极科考的运输补给能力,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南极考察的困难与瓶颈.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企鹅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9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雪龙”号使中国人在南极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扩展,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船上设施非常齐全:有巨大的仓储、各类学科实验室、直升机机坪机库、酒吧、游泳池、篮球场,甚至还有中国唯一的移动邮局,简直就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小城市.那么,“雪龙”号在各国极地科考船中处于何种档次?“当然是最先进的”王硕仁政委自豪地回答.
现在,南极科考任务已基本完成,我也该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回家的遥远路途了.但在南极度过的近50天辛苦并快乐着的科考日子,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责任编辑/任玉梅)
编后记
在谢晓尧教授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南极.那些可爱的企鹅、海狮和海豹,那些习性各异的海鸟,那些人类探索南极的故事与过往,让我们沉醉其中,久久回味.然而,真实的科考之旅却充满艰辛.
在南极之行中,61岁的谢晓尧吃过发黄的苹果、脱水的蔬菜,走过随时可能掉入万丈深渊的雪地和冰盖,有过10秒钟双手被瞬间冻僵的经历;他曾对着饿死的小海狮,慨叹大自然竞争的残酷:出现在死亡贼鸥胃里的塑料泡沫,让他在哀伤之余痛感南极环保的迫切性.此次科考,他在南极呆了近50天,其中2/3的时间在野外.每次外出,他都会带上饼干、矿泉水和10多个用于采样的空瓶子,去时轻松,回程则负重近20斤.就这样,他采集到藻类样品130余份、苔藓70余份、地衣80余份,超额完成预定任务.回到贵州后,他正着手建立这些植物的基因信息大数据库,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大事记
1984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向阳红10号”船首赴南极.从这一年起,中国每年派出考察队前往南极进行科考.
1985年2月,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历史.
1989年2月,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
1997年,中国开启前往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序幕.
1998年,中国首次开展对南极格罗夫山的考察,第一次从这一地区带回陨石样品.
2005年1月,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2009年1月,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
2014年2月,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建设.(来源:本刊资料室)
关于企鹅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我的南极科考之旅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