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过程考核为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过程考核为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及教学改革及计算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已明显滞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新修订的大纲,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讲-练-测”教学模式,以过程考核为主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考核;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刚进大学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基础跟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差不多,如何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方面体现出差异?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培养出的学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三大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几大模块.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扼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1].教材也是普通教材,没有校本特色.因此,如何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课程内容的改革
通过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各个专业方向负责人的建议,我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维护维修基础》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统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学习,进一步体现计算机应用软硬件相结合的理念,让培养出的学生真正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同时增加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知识,让学生初步具有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的能力.具体内容分为六大模块,如表1所示,相应的实验内容和模块测试内容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3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我校开设48学时,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应用技能?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计算机技术?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其授课形式主要是“演示+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知识.但是,这种模式以灌水知识的方式使得学生被动获取知识,阻碍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2].为此,我校从2012年下半年,采用班级授课制,全部安排在计算机机房授课学习,一人一机,采用“讲-练-测”模式,讲授课14学时、上机实践练习20学时、模块测试14学时.老师精讲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学简单知识,以实践操作练习为主,最终以各个模块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模块测试为主线,边讲边练边测.每次课均为学生安排了操作练习,当一个知识模块学习结束,立即举行模块考核.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自学和自行操作上,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4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应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校对计算机学院2012级本科所有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采用分模块上机考试.共七大模块,每个模块学习完即考试,每个学生第一次考试通过获得该模块的100%分值,如果没有通过,在以后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申请该模块第二次、第三次考试,等.第二次通过只能获得该模块的80%的分值,第三次通过获得该模块的60%分值,第四次、第五次、等,以此往后推,最多只能获得60%分值(而且必须达到60%,即及格水平).所有模块的考试,必须在期末完成.最后所有模块分值相加的总和即为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各模块考核分值分布如表4所示.
采用分模块上机考试,注重学习的整个过程,即过程考核,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准备足够的实验内容和测试案例,以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练习和探究学习,同时测试过程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每个模块测试前,要建立充分的测试案例库,才能满足基础差的学生多次考核不过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过程考核方式,学生随时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哪部分知识已通过,哪部分知识还需强化,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有事可做.将模块测试案例当作一个一个的“任务”来处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此调整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完成后,还可保存和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作品的展示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模块测试案例讲评,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对一些重点难点也再进一步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学生既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在练习和测试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在不断的测试过程中,掌握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5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从2012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提高了.但由于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加强机房资源建设,开放更多计算机机房.机房是保证计算机教学的命脉,加强机房软硬件建设有利于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加强教材建设,编写适合学生所用的校本教材.教材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及培养目标编写相应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毛金莲.以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11(8):35-37.
本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137981.html
[2]黄人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8):26-28.
[3]秦建,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224-226.
[4]周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体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53-55.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过程考核为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