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计算机类方面有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类及素质教育及生活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计算机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1-0095-05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分析当前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给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结合所在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确立“一个主线、二个面向、三个维度、四个融合、五个意识、六个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四阶段、五居次”矩阵式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关 键 词:生活教育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协同
0引言
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重要途径.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内部或者组织之间形成的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各展所长构建合作平台,进行全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当前,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路径,推进科教兴国、追求自身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当前,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依然面临目标定位不清、创新机制不活、工程实践重视不够、与社会结合不紧密等弊端,这些弊端已经严重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制约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南京晓庄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根据自身特点,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个主线、二个面向、三个维度、四个融合、五个意识、六个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形成了“四阶段、五层次”矩阵式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1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人才培养机制是指构成人才培养体系下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的条件和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手段、约束和激励机制等.能否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机制是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大量培养.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实践表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现存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1)当前的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目标不清,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导致人才创新意识淡化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以培养知识型、学术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目标取向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阻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动脑,不动嘴,不动手,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弱化;另一方面,知识学习主要是注入式的,强化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创新所需要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被扼杀了,因而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导向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取代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教育是超越知识传授的新教育观念,着眼于人的全面素质并兼顾社会需求,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着眼于包括品德、知识、能力、身心健康在内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定会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实施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塑造人的创新精神,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土壤和养料.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应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做指导,探索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订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当前的创新人才培养存在手段不足、没有构建有利于创新实践的支撑平台等问题.目前创新教育主要侧重课堂说教,缺乏来自一线的创新需求的驱动.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缺乏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不能发现生产实际的真正需求,创新成果也就不可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实,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离不开来自生产实际的需求.学校开展的创新教育无论多好,都不能取代社会和企业的教育功能.高校积极主动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和发展平台,吸引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借力企业服务企业.让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成果产生和转化.
(3)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重统一性轻个性,重约束轻激励,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且评价手段单一,以标准化替代个性化评价,导致创新期望淡化,泯灭学生创新冲动与天性.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创新和创造的心理和心智因素疏导和诱导,没有充分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学生要成长为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创新实践的教学改革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在学习、实践中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高校通过创新氛围营造、创新实践体系构建、激励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挑战自我,产生创新冲动和创新欲望,突出个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创新,保护好学生的创新冲动,允许和鼓励多元、独特和个性化的思维存在.高校还应积极搭建好创新实践平台,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氛围和自由民主氛围.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计算机类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2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开放型、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教育”包括3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育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进步,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它在教育本体论层面上揭示了生活是教育的原型,既为从根本上批判学校中心主义的传统教育制度设置了一个历史原点,又为现代教育的走向展示了对教育原点的回归和超越.
南京晓庄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是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立足根本,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突破口,以校企协同创新和发展为平台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实施包括促进学生品德、知识、能力、身心健康在内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主线、二个面向、三个维度、四个融合、五个意识、六个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即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始终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和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学校培养、社会培养、自我培养进行多维度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融合统一;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校外教学融合统一;知
计算机类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