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计算机系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系统及教学管理及专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计算机系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0-0018-06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结合2006年和2013年2次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介绍专业建设中的一些工作思路和措施,就专业认证中核心环节——续改进给出实践案例,以及分析工程教育认证对专业建设带来的挑战.关 键 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或本专业)自2006年首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试点后,深刻感受到专业认证对于现有专业建设模式所带来的挑战.针对专业认证所暴露出的问题,本专业在6年有效期内坚持主动持续改进,开展了大量针对性的专业建设工作,于2013年再次通过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
1专业认证对专业建设提出的挑战
与一般的教学评估不同,专业认证更关注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最终掌握了什么,即是否达到了专业培养方案所设定的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假设把学生培养看做一件特殊产品的生产过程,那么专业认证最终关心的就是产品质量究竟如何.根据多年来办学以及2次专业认证的经验,笔者认为专业认证给专业建设带来了如下挑战.
1.1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的一致性
专业认证首先关注的是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合理;其次是各项毕业要求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并能够完整支撑培养目标;第三是课程体系在广度、深度及运行等方面是否能够有效分解并合理承载各项毕业要求.这3条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专业规划的合理性.
培养目标是整个专业建设的龙头,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均须围绕培养目标展开并应对培养目标提供合理和足够的支撑.对培养目标达成的考量,专业认证并不关注是否培养出了多少高水平的人才,而是强调每个获得了本科毕业文凭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都达到了既定目标.为此,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各环节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另一方面要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毕业生都达到了培养目标Ⅲ.假设专业过高定位培养目标(如培养领军人才),那么专业就必须要举证凡是获得文凭的毕业生都是领军人才.显然这是极其困难的.
毕业要求定义了毕业生的毕业规格,即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知识及能力.显然,不同的培养目标所要求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能力也应是不同的,而不应千篇一律.例如,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软件人才,则毕业要求虽然也应涉及必要的其他计算机专业知识(如体系结构)和能力,但更应在软件领域方面有所侧重.
专业认证定义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因此可以说课程体系规划与运行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传统上,一个专业由于多种原因可能较为重视设置了哪些课程,但易忽略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毕业要求是否有足够的支撑.这种支撑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一个毕业要求通常需要连续的教育与学习过程才能达成,因此对于一项毕业要求通常都需要有足够多的课程相对应.其次,对应的课程在教学与实践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是否能够匹配该项毕业要求.例如,在毕业要求中如强调应具备很好的软件开发能力,那么在课程体系中不仅应规划足够的软件技术类课程,并且必须设置有足够规模的软件开发实践课程或环节,并且应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内以便形成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
总的来说,从专业认证角度出发,专业在界定培养目标后应合理分解毕业要求,并进而将所有的毕业要求进一步分解至严密的课程体系中.
1.2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质量保障体系是培养达标人才的另一关键所在.为了确保培养质量并能不断地改进培养质量,专业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均设置相应质量标准并能严格贯彻执行外,更重要的是,专业应该有能力持续不断地自我改进以适应技术、企业、社会及人才自我培养等的发展及需求.为此,专业除了需要在教学管理方面应具有完备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建立完备的评估机制和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对比2013年专业认证要求与2006年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认证已经将是否具备持续改进能力上升为评价一个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诉求.
1)评估机制带来的挑战.
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应具有完备有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每个培养环节均设置合理准确的评估机制,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相应的质量标准.针对这一要求,当前各专业普遍存在一定不足.
首先,每个专业都会设置有相当数量的讲座类课程.因讲座类课程通常会避用考试而采用写报告这类评估方式,故产生了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是否有教师按照预定要求评阅学生报告.应该说,这一问题大体可以通过在教学管理与组织上作必要调整即可解决.
其次,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估方式的普遍化和单一化.除了考试,很多专业在课程中逐步引入大作业环节,但通常大作业成绩就决定了整个实验环节成绩,因此虽然引入大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评估方式.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方式虽然能对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但其主要价值仍体现在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估上.这一方面产生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难以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督促.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9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改变这一局面则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甚至教学工作量评定等多方面着手逐步实施变革,非一日之功可达.
2)持续改进内涵带来的挑战.
由于技术、产业、社会以及人才自我培养等多种需求在不断变化,同时考虑到既往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均可能存在需要改进的因素,因此专业必须具有不断自我调整与完善的能力.坦率地说,专业建设在持续改进方面普遍薄弱.
首先,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尚未完全意识到具有闭环反馈特征的决策机制的重要性.由于决策机制大多是开环或不完善的闭环,致使决策时缺乏来自教学体系在运行现行培养方案所产生的以及来自企业、工作多年的毕业生等外部环节的各类客观性反馈信息,必然导致决策过程中主观性成分比重过大,因此决策就必然存在粗放甚至盲目的弊端.其次,由于对决策机制存在认识不足,因此专业也就易轻视各类反馈渠道的建立与健全.在具体如何建设反馈渠道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其中,面向主要教学环节及教学研究建立反馈渠道的难度在于需要通过若干制度建设来确保反馈数据能够制度化和常态化的产生并保存;而建立能定期从企业和工作多年的毕业生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反馈渠道(如调查问卷)则更为困难.
第三,专业传统上更多的是自我封闭运行,缺乏足够的开放性.企业由于不能早期介入培养方案制定以表达其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故无论对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满意均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并且其用人意见因缺乏有效反馈渠道也难以及时反馈给专业.显然,这是不利于专业快速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的.
总之,对于教学管理体系而言,专业认证关注重心已逐步转变为是否建立了能体现持续改进内涵的有效制度与机制,并是否切实做到持续改进.应该说,这种转变体现了专业认证对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但也确实是专业所面临的最艰巨挑战.
1.3教学过程的实证产生与保存
培养过程会产生大量宝贵数据,如试卷、试卷分析、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等,这些是专业能否通过专业认证的重要实证.经多年建设,通常来说各学校各专业
计算机系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