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及计算机课程及计算机知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计算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探索了民办本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模式,旨在解决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力求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满足社会的需求.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9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关 键 词:民办本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8402
1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现状
1.1学生的特点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民办院校,大多是文科类的考生,就他们所学的专业课而言,可能涉及不到计算机知识,但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都离不开计算机.新入校的部分学生入学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知识浅薄,学习积极性却很高.就计算机基础而言,大体可分为3类:零起点;似是而非;水平较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各类学生的特点,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2现有的课程设置
计算机课程安排原先分为4个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及互联网的操作.但经过几年的学习,大一大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比较高涨,大三以后,学生的主要学习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生面非常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该课程教学如何既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需求又能兼顾基础差的学生呢?
(2)计算机类课程很多,非计算机类学生学习哪些计算机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关于计算机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3)该课程实践性强,知识点多,但课时有限.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梳理,需要大量课时,同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4)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四点,此次课程改革的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改革的具体措施.
3改革的具体内容
3.1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更多的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我们从2011级新生开始,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安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应用,为今后从事办公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三学期:数据库技术的学习.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拿到证书,更好地就业.
第四学期:根据具体专业安排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要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一些应用方面的技能.如对外语类的学生开设《高级办公自动化》,对经管类的学生开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碰到的问题使用计算机找出解决的方案,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
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四学期不间断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努力培养出各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3.2完善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根据计算机课程理论实践并重的特点,要求在课堂上既要讲好理论,又要注重操作实践.我们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两课时的内容,分为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及新课引入.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做简要回顾,再引入本堂要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完本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第二阶段:新课讲授.这阶段主要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的讲解思路力求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各种例证,结合形象生动的课件,使学生由浅到深、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实践操作部分的讲解都是通过实例进行的,重要的过程要举一反三,反复强调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阶段:上机操作.这阶段以所讲理论为主线,出一些以本节课内容为主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自我验证学习效果;也可不局限上机内容的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自我总结.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教师根据上机巡视的情况,归纳指出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其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3.3教师的培养与授课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担任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业务上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并掌握当前一些比较流行的软件及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应用,才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计算机课在多媒体机房上,每个机房都是一个局域网,教师机上装有“教师机软件”,可控制学生的屏幕,让学生直观看到教师的操作,并可实时提问与上交电子版作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4精选优秀教材
选择好的教材是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而选择教材的条件是:所学必为所用;内容新颖、章节连贯、安排合理、逻辑性强.近两年我们逐步编写了2套适合高职类学生的计算机教材,教学效果良好.
3.5课后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经常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各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独立地、有选择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的电子阅览室有一千多台计算机,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225431.html
参考文献:
[1]贾凌.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4).
[2]张立今.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创新的探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李禾.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0(10).
[4]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构建与实施——校本研修制度的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黄雄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6).
[6]肖念.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王传安.以应用为驱动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8).
[8]许丽娟.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44).
(责任编辑:杜能钢)
关于计算机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