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教学方面论文例文,与物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实验教学方面论文摘要,关于物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实验教学及课堂教学及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实验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改革发展为例,讨论了以培养理工结合、重创新能力的宽厚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科技创新等方面,给出了实现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实践.
关 键 词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物理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应用物理学是当今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与本专业存在交叉的专业包括光学、工程物理、半导体和材料专业等.目前,我国对物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仍旧是供不应求,但表面上却是学生就业压力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要求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本研究将立足于应用物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工科院校物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为高等院校物理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这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26992.html
1研究思路
学院本着“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关于实验教学方面论文例文
2改革的内容
(1)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多元化设置培养方向.学院将应用物理专业发展为应用物理、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并组织实施.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使之逐步趋于完善;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分层次设置课程,尽量做到因材择课,兴趣与学习结合.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实验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2)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形式,把创新能力培育纳入课堂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门主干课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把创新能力培育纳入课堂中.其中,电磁学、热学、近代物理等课程改革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光电子学基础等课程改革获得校教改立项并通过鉴定,原子物理学获得校精品课程.大学物理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注意融合学科前沿知识和高新科技,增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实行实验课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和完善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其在课堂教学、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验设计竞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建成了河南省物理实验示范中心、洛阳市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4)改革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实行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科技创新项目等,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建立和拓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打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和拓展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促进本科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接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洛阳凯迈测控、四季沐歌等与物理专业紧密结合的企业建立联合培养的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3初步成果和效果
通过四年的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形成新的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专业整体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和新的实验室管理运作模式.建设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网站.发表教研论文12篇,举办全国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与学术研讨会.
(2)学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明显提高.课外创新实践产生了高质量成果.获得河南省级“挑战杯”,河南省机器人游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比赛的二十余项奖项;学生申报或授权专利15项;参加SRTP项目40项;学生发表实验研究论文23篇.
(3)开辟适应地方高校物理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洛阳开拓者钼业、洛阳鼎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先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一系列的实习基地,实施“预签式”培养办学模式.
(4)通过教研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相互促进,教师实验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物理工程学院五个科研团队(光电功能材料、材料物性分析与模拟计算、光电信息及其图像处理、微纳结构与信息光学团队、光纳半导体与传感材料),共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94篇,EI/ISTP收录42篇;主持项目4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厅级项目26项;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
4结束语
本研究对全国同类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当然,应用物理专业的办学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还需要在以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得到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SJGLX149,2014SJGLX197)
参考文献
[1]林德华,王新强,李芳昱.应用物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9-150.
[2]王心芬,张秀荣.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7-100.
[3]郝世明,李立本,巩晓阳,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14(1):56-56.
[4]罗兴社.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架构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26-27.
[5]王心芬,张秀荣.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7-100.
关于实验教学方面论文例文,与物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