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类论文例文,与高等院校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发表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类发表论文,关于高等院校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文化及文化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化的影响从来是双向的.在少数民族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同时,汉族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吸纳.魏晋时期,北方胡族入居中原后,胡风内渐,汉族传统的礼法观念受到冲击.这在婚姻关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广泛、频繁的胡汉通婚给当时社会带来了较为开放的婚姻风气,如寡妇再嫁就比较自由,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论公主还是平民,都不乏寡妇再嫁的例子,寡妇再嫁不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魏晋时期,汉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严禁士族与庶族通婚,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没有门第之分,婚嫁主要看财力.在这种习俗影响下,汉族士庶通婚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大兴聘礼之风.通过讲述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的.中国与域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是文化史课的重要内容,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更要总结其特点并探究因果关系,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对此,教师首先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讲述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诸如,通过丝路,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铁器传入西方,并对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丝路,西方的果蔬、马匹、珍宝等传入我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通过丝路,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等宗教及音乐、歌舞、杂技艺术传入中国.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在这一交流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国的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古代世界先进文明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自然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但是,古代中华惠予他人的主要是在物质文化层面,而在精神文化层面,中华文明更多是处于吸收的地位.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体会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体会到中华文明博大、包容的特征.
4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
“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旨在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因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这门课永恒的主题.”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如忍受痛苦完成巨著的司马迁,身处绝境不忘祖国的苏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李时珍等等,这些足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引导.如果运用比较的方法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智慧,当我们能够制造出适于书写的纸张的时候,其他文明还在用着羊皮、纸草与泥板.中国四大发明均居世界前列,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这些,教师很容易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史课堂不应该仅仅是颂扬,也应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有能力也更应该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的综合体,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还要分析其兴衰之理.如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但是明代之后我们却丧失了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以至出现明末清初西学的涌入,“西学东渐”没能使进步的西学扎根于中华大地,我国的自然科学也没有能够乘机而起.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对封建制度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文化史的课堂不仅要歌颂太平盛世,而且要严肃面对危机之世,中华民族不畏风浪、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值得我们称道.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是中国文化史课的一项神圣使命.在提高中国文化史教学效果的实践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无疑是重要环节.只有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不辱使命.
注释
①季羡林.东方文化知识讲座[M].合肥:黄山书社,1988:2.
②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8.
③介永强.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55.
关于大学生类论文例文,与高等院校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