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CTCL:教育技术学的新范式(1)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技术学类论文怎么写,关于CTCL:教育技术学的新范式(1)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技术学及多媒体及神经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技术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因此,也能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四)多媒体学习
多媒体学习研究须将多媒体技术与学习者相统合.媒体作为信息传输的中介,很早就受到广大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末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为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更为丰富的信息获取通道.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教育领域促进学习者学习,开始成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重点.国内外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外学者PaivioA.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A.D.的工作记忆模型、SwellerJ.的认知负荷理论、MayerR.E.的多媒体学习理论等,均为多媒体学习研究的代表.其中.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对我国多媒体学习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Mayer将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研究相结合,构造了较为简洁、清晰的多媒体模型,通过这一模型解释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是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作用于学生(学习者)的感觉器官,如何在工作记忆形成视觉信息和言语信息的双重编码.如何最终合为一体形成长时记忆.此外,Mayer还给出了多媒介、空间临近、时间临近等七条实用的多媒体设计原则.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作为技术与学习者相统合的典型,在研究中必然会涉及具体的学习内容,但此处的学习内容仅仅作为技术所承载的信息,尚未达到统合要求.因此.当运用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开发具体学习内容的教学媒体资源时,该理论并不能提供针对学习内容更为具体的指导.
在日本,随着多媒体在社会生活及学校教育中的普遍运用,有关多媒体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日本学者清水康敬和伊藤秀子等学者长期关注眼动与媒体声音、画面相互关系的研究等.清水康敬等研究了瞳孔面积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对应关系,开发了瞳孔面积自动测定装置.该团队发现了瞳孔面积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对应类型,同时通过这一研究还发现了瞳孔面积的变化类型与人的兴趣等方面的对应关系.清水康敬等认为,这一研究成果适用于对媒体画面的评价.为了研究图像画面、声音与学习者信息获取的关系,伊藤秀子运用视线运动记录仪对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的眼球运动情况作了记录、分析,发现图像画面、声音可以吸引人的视线,合理运用这一发现,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信息的获取.
国内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者也对多媒体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傅德荣等在1996年从学习者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媒体课件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游泽清等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便关注多媒体工具的设计,2003年,游泽清出版了《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一书,此后,游泽清等又连续发表多篇阐述多媒体画面设计的研究论文.2004年,游泽清尝试将认知加工理论、媒体画面艺术规律、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进行统合,建立一门交叉学科——多媒体画面语言学.他认为,多媒体语言学由语构学、语义学、语用学三部分,分别对应多媒体画面的艺术规律、多媒体画面的认知规律和画面设计的人性化、自然化特证.2009年,游泽清又出版了《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一书,系统介绍“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从中提炼、整理出34条艺术规则,为多媒体画面设计提供了参考.胡卫星等将多媒体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阐述了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机制,并由此提出了呈现多样化、交互化这两条教学环境的设计原则.此外,近年来,他们还运用先进技术,通过实验方式对多媒体学习所进行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如张剑平等曾利用眼动视线追踪等技术分析网络课程的媒体界面对学习的影响:刘世清等㈣也曾利用眼动分析方法,通过注视点、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的实验统计,来推断浏览者浏览网页界面时的注视热区、首次注视点和浏览视线规律等视觉特征,为网页设计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中,研究者虽然将技术与学习者等因素相统合的思想已经有所体现,但他们并未对具体的学习内容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在研究中增加对学习内容以及对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统合体的关注,多媒体技术也许将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改善作用.
(五)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是一个日渐发展的学习科学分支.该领域关注的是人们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如何开展协作学习,关注共同活动背景下的意义建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工具支持这一过程的实现.1989年,在意大利Maratea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采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这一术语来命名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标志着CSCL的诞生.2006年,CSCL开辟了自己的研究阵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期刊《国际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开始正式出版.
目前,国内外CSCL研究主要集中在CSCL基本问题研究、关于知识建构的研究、针对协作(合作)的研究、CSCL中的问题解决、CSCL的交互研究、CSCL的技术支持、CSCL的实践应用问题等方面.其中,NewmanD.、GriffinP.和ColeM.(1989)的《建构区》(TheConstructionZone),BmffeeK.A.(1993)的《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Crookc.(1994)的《计算机与学习的协作体会》(ComputersandtheCol—laborativeExperienceofLearning).以及BereiterC.(2002)的知识时代的《教育与心智》(EducationandMindintheKnowledgeAge),这四篇专题论文被认为最具影响.
我国学者黄荣怀对CSCL进行了系统研究.早在1997年,他就开始将网络会议系统软件应用于教学方面开展了协作学习的研究.2000年,“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Web,CL)”作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2003年,《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正式出版.2005年,黄荣怀等通过交互分析的方法,对(CSCL)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进行研究㈣,并于2007年设计、开发了一个兼具智能化和可视化功能的协作学习整合性工具VINCA,详细阐述该工具如何在协作学习中有效支持研究者分析交互文本和理解协作学习的过程.
我国学者李克东与赵建华从2000年开始关注协作学习,除介绍协作学习的模式和设计方法外,还对CSCL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特点进行过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2004年,李克东、赵建华对基于Web环境的协作学习系统开发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多个提供Web环境的协作学习系统,在此基础上对Web环境下协作学习系统开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四个基本条件.2005年后,赵建华提出了一个包含个体责任、社会协作、知识建构三个维度的CSCL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实践方面.2010年,赵建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网络论坛中的CSCL活动过程中论坛讨论内容的分享情况、对话情况和文本类型数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到了网络论坛中CSCL活动的特点等研究结论.
在CSCL研究中,关注在技术应用中的学习者的心理以及外显行为是这类研究的最新特点.如2010年,解月光等对虚拟网络社区中影响学习者交互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学习主题、学习者学习动机等五项影响学习者交互的关键因素.而在对学习者的研究中,运用新技术进行研究也是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又如2011年,徐晓东等在研究中采用动态视频转录的技术,观察CSCL学习活动过程中由参与者无意识所发出的非言语交互行为信号(身姿、面部表情、手势等),考察学习参与者的非言语交互行为特征及其行为同调性,为计算机支持下的交互研究和提升协作知识建构绩效提供新的思考途径.CSCL作为技术与学习者相统合的研究领域,目
教育技术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CTCL:教育技术学的新范式(1)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