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粮油市场10月份析报告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豆相关论文提纲,关于中国粮油市场10月份析报告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豆及价格及玉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地的临储玉米更是全部成交.按照往年惯例,随着新粮全面上市,政策性玉米竞价交易对市场调控作用趋于淡化,在年底之前都会停拍.但今年国内玉米供需明显偏紧,农民惜售情绪增强,看涨预期比较强烈,如果后期政策性玉米停拍,短期内或将给市场带来利好.考虑到2009年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持续到当年的11月底,所以后期需要关注临储玉米拍卖的相关政策变化情况.
二、华北价格趋稳回升东北价格高开高走
10月份国内主产区新玉米上市后,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趋稳后明显回升,而东北玉米价格也呈高开高走之势.截至月底,河南中部地区中等玉米贸易商收购价在1880元/吨,河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000元/吨,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在2100元/吨左右,吉林长春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在1800元/吨,均较10月初的收购价格有明显上涨.
究其原因:首先,当前市场看涨预期强烈.无论是通货膨胀带来对商品价格上涨预期,或是稳步提高粮食价格的惠农指导思想,都让市场对玉米价格持看涨心理.本月再次提高了2011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这给小麦市场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也刺激了玉米价格的看涨预期.同时国内玉米供需偏紧、临储玉米库存枯竭、国储玉米补库,也在给2010/2011年的玉米市场提供了利好支持.其次,今年玉米质量明显好于往年,新陈玉米价差迅速拉小.以河南中部产区为例,进入10月中旬后,上市玉米水分基本达到16个水分左右,由于前期天气情况理想,霉变率较低,不超过2%,容重大都在700G/L左右,质量明显好于往年,销往销区的新玉米价格迅速与陈玉米价格接轨,刺激了产区玉米价格走高.三是农民惜售情绪较强.由于近几年玉米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农民普遍愿意留粮待售,体现在收购市场上,一旦价格触及农民心理底线,农民惜售,售粮数量萎缩.四是加工需求旺盛,企业收购意愿强烈.目前无论是饲料养殖或是玉米深加工利润情况都比较理想,对原料的需求旺盛,支持了对产区新粮的采购,甚至提价收购,而农民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则使得市场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非理性循环:一旦价格上涨,很难回落.
三、收购政策面临调整促进市场理性收购
考虑到当前市场价格普遍高于政策收购价,为了避免收购市场上的盲目竞争,国家暂时叫停了中储粮系统在玉米市场上的贸易收购行为:同时有消息传出,2009年销区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所享受的70元/吨的补贴也将削减为35元/吨.从目前市场反应的情况来看,今年玉米的收购政策将较去年有一个明显调整.
从国家角度考虑,暂时叫停了中储粮系统的玉米贸易收购行为,主要是为了避免收购市场上的非理性竞争.今年夏粮小麦收购过程中,中储粮、中粮等多种收购主体同时进入小麦收购市场,竞争性收购行为刺激了小麦价格持续走高,一度给市场带来了混乱.前车之鉴,在目前市场看涨的预期下,一旦中储粮等大型国有企业进入市场进行贸易收购,将会进一步推动玉米价格走高.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暂停了中储系统的收购.并且从近一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当前产区玉米收购比较理性,市场并未出现抬价抢粮的局面,价格呈稳中上行的态势.
四、利润理想需求旺盛关注上涨趋势中的回调
10月份国内玉米需求不减,除了淀粉价格回落抑制了部分需求外,酒精、饲料需求依然旺盛.9、10月份国内淀粉需求降低,价格回落,加工利润有所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对原粮的需求量,但进入第四季度后,白酒进入消费旺季,价格居高不下,酒精需求不减,饲料消费方面,生猪、鸡蛋价格高位运行,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后期玉米消费仍然比较旺盛.此外,农民惜售玉米上市量同比减少、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利多因素也都会支持玉米价格上涨.预计在11月份产区玉米价格仍将维持小幅上行态势.
尽管牛市长期存在,但春节前玉米价格也有回调的可能.首先是当前市场中仍存在一定量的2009年陈玉米,尤其是部分销区市场,仍有一定量的2009年陈玉米,局部地区供给量充足,或对当地玉米价格形成抑制,其次,尽管传统意义上的售粮高峰已经淡化,但每年春节前阶段时间内的售粮数量都会有所增加,届时价格将面临回调的压力.因此建议贸易企业注意控制收购成本,保证玉米质量,分批收购,降低风险,对于加工企业来说,不宜过分追涨、提价抢购,注意逢低适当补库.
五、加息难改商品牛市玉米期价再度冲高
本月玉米期货再露峥嵘,大连玉米期货合约连创新高,主力合约1105月中达到2250元/吨的历史高点.从基本面来看,现货玉米价格坚挺支撑了玉米期货强势运行,截至月底大连港平仓价已经触及2050元/吨的高点:而机构数据对国内玉米产量的预测也存在分歧,尽管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维持了1.69亿吨产量的历史新高,美国农业部1.65亿吨的预测值也没有改变,但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还是将中国玉米产量下调300万吨,为1.62亿吨,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国内玉米供需平衡仍存在不确定性.除了基本面利好,外盘带动以及资金涌入炒作粮油价格则是玉米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针对国内管理通胀预期的需要,10月19日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将1年期存贷款利率提高了0.25个百分点,意在控制市场流动性.但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流动性泛滥、美英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央行选择加息,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刺激外资进入,而0.25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也完全被市场的看涨情绪掩埋.后期商品价格牛市不改,仍可逢回调做多.
六、国际价格居高不下玉米进口步伐暂停
国际市场上,10月玉米价格冲高后震荡调整.由于美国玉米价格上涨,出口数据疲软,再加上美元受支撑低位震荡,10月中下旬的CBOT玉米价格涨势不如前期凌厉.但从技术指标上来看,持仓量的不断增加,或是在为后期上行蓄势.后期需要密切关注11月上旬USDA公布的供需报告,在利多消息的刺激下,很可能突破600美分/蒲式耳.
由于CBOT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美国玉米到达南方港口价格大幅上涨.截至月底,美国12月船期2号黄玉米到港完税价已经达到2500元/吨,高出南方港口到港价300元/吨,进口价格毫无优势,后期很难再有玉米进口.另外据海关统计,9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为51.28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122.66万吨,进口玉米主要来自美国,9月份我国出口玉米0.58万吨,1-9月份累计出口10.73万吨,主要出口朝鲜、韩国和日本.
综上所述,预计11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仍呈小幅上涨的态势,需要关注东北玉米收购政策的变化情况.
稻米
10月份,国内中籼稻全面上市,晚籼稻开始收获,部分地区也有少量上市,市场价格较上月小幅上涨,东北新稻价格高开,但陈稻行情偏弱,苏皖粳稻价格有所上扬,早籼稻现货行情稳定,但期货行情受多种因素影响暴涨急跌.东北临储粳稻成交量降至最低,南方临储稻谷成交量较上月有所上升.
一、多种因素共同发力早稻期货暴涨急跌
本月,早籼稻期货表现异常突出,主力1105合约在月初的短暂整理后,急速上攻至2523元高点,继而掉头下行,至月末回落至最低2300元.这一轮过山车般的行情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其他农产品期货的暴涨和速跌.
回顾10月份早籼稻期货,导致行情冲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10月份国家再次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同时市场对提高小麦竞价交易底价的预期高涨,于是“点燃”了市场对2011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的预期,并通过期货市场及时的反应出来,其次,当前国内流动性充裕,主要农产品行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某些领域的游资急切寻找新的获利机会,而像早籼稻这样“前期相对不活跃、基本面表现平平、没有重大利好”的品种,则成为这些资金炒作的主要目标,第三,台风“鲇鱼”导致菲律宾稻谷生产受灾惨重,就如同前期俄罗斯干旱造成该国谷物减产进而导致国际小麦价格大涨一样,这次台风随即引发国际国内期货市场连锁反应,而期货市场对于天气的炒作,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最后,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国际粮食市场供需报告对全球小麦、玉米产量下调,同时,美元汇率持续低迷、原油期价突破80美元等因素导致国际谷物期货行情上扬,从而推动国内农产品期货行情也随之走高.
很容易预见,尽管今年早籼稻减产,但在早籼稻国有库存充裕、市场消费平淡的背景下,现货市场中供大于求的根本状况并未发生改变,所以期货市场中投机资金在消化短期利多因素后,快速撤离.而针对近期国内农产品期货非正常的波动,监管部门连续出台有关政策,如提高保证金、调整手续费、调整涨跌幅度等,以期对近乎失控的期货行情进行降温,各个交易所也相继发布公告进行风险提示.由此可以预测,短期内早籼稻行情很难再次走出类似行情.
二、中晚籼稻价格高开后期上涨空间有限
本月,中籼稻全面上市.整体来看,市场行情保持平稳并略有走高.湖北地区1.01-1.05元/斤,江西地区1.03-1.05元/斤,安徽地区1.03-1.05元/斤,优质
关于大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粮油市场10月份析报告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