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技术方面论文例文,与基于建筑表皮的技术适宜性补偿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建筑技术方面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基于建筑表皮的技术适宜性补偿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技术及中国建筑及建筑设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效果,创造性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并积极的回应周围气候环境.在现代性的框架下,以技术为物质支撑和以地方文化特征为取向来寻求现代技术和文化相融合,从建筑表皮的视野传达地方性和可识别性,做好建筑的“文态”工作也是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之一.图(3)(三)技术结合地方经济
建筑是地方的建筑,技术的适宜性补偿除考虑地方气候和文化因素外,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管在建筑中一次性注入多少或什么样的技术使建筑更持续,若是初始成本投入过高而不顾地方的经济水平或建筑全寿命期的效益回收成本,那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建筑.在对建筑表皮的技术补偿中应根据地方的资源特征和经济水平选择适宜的技术,使多层次的技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地方性和时代性,从而发挥技术在建筑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最大效益.那些基于本土的被动式建筑技术、地方材料及营造方式应该是现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中首选,而且可以结合地方的经济水平把现代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科学部分加以整合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根据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依靠技术力量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时,结合地区的经济等物质和非物质的优势来选择适宜的技术.重庆工商大学杨文举教授在著作《适宜技术理论与地区经济差距: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中对地区经济差距条件下的适宜技术理论进行分析认为:特定的技术是它们的推出者根据特定的条件量身定做的,即使落后经济体能够成功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付诸实践,也不能够有效的使用这些舶来品.对于发达经济体推出的先进技术是否适宜于落后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后者的技术能力.如果落后经济体的技术能力足够适应并能充分吸收利用先进技术,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推出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宜技术体系.⑤技术在建筑表皮中的表达若是适宜的,那么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效益应该是最大化的,而且是区域经济条件下对现代技术文明的最佳体现.
(四)对本土建筑技术的传承、转化、创新
传统的本土建筑技术是扎根于地方气候、文化和经济,反映的是建筑中那些最淳朴最本质的东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人类适应自然的沉淀,并随着时展而不断的革新,对现代地域性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齐康院士指出对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可以归纳为六个字:传承、转化、创新.传承是对地方适宜性的传统技术进行摄取和利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局限性;转化是通过对传统技术的地方因素的充分理解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其优化和提炼,使之表达现代的建筑语言;创新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建筑技术因子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再创造,使之具有传统意味的技术更具普适性.表皮作为现代建筑中最为活跃的构成元素,能给人一种更直观的表达,具有场所性、归属感及文化性的感受.传统建筑中的表皮语言是那个时代的综合反映,在现代建筑创作中从本土建筑中受到启发,将其原型在新的时代下得到的传承、转化、创新为现代的形式语言,以适应新时代建筑的功能性、文化性和技术性的表达.许多本土的建筑技术成为现代复杂技术的先驱者,花样翻新的现代建筑技术文明都可在古老的本土建筑中找到其“原型”.图(4)建筑师应该把握现代建筑的“脉搏”,对建筑表皮中的技术应用应立足于现代与传统融合,从现代中发展地域性,从传统中寻求时代性,整体地考虑建筑地方气候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的因素,把技术渗透于建筑表皮中共同表达地方的适宜性.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428698.html
四、结语
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建筑要发展就要依靠技术的物质基础,我们不能轻视技术更不能夸大技术的作用.人类通过对技术具有双重性的客观认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技术的表达更趋科学和持续性.从建筑表皮的角度出发来对可持续建筑实施技术适宜性补偿,使建筑表皮更具有塑造空间、表达精神、传递文化及节源开流、保护环境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对建筑表皮的技术适宜性补偿仅仅是实施可持续建筑技术补偿中众多要素之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整体地考虑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才能更好的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注释]
①转引自戴志中.杨震,熊伟编著.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生态仿生,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②陈晓扬.仲德著.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③[美]克里斯亚伯著,项琳斐.项瑾斐译.建筑技术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④建筑师134期信息视窗119页2008.8
⑤杨文举著.适宜技术理论与地区经济差距: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吴良镛著.广义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李东华编著.高技术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戴志中,杨震,熊伟编著.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生态•,仿生.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5]陈晓扬,仲德著.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美]克里斯亚伯著,项琳斐项瑾斐译.建筑•,技术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鲍家声编著.建筑设计教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李保峰,李刚著.建筑表皮―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表皮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9]杨文举著.适宜技术理论与地区经济差距: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卢鹏,周若祁,刘燕辉.以“原型”从事“转译”―解析建筑节能技术影响建筑形态生成的机制.建筑学报,2007,3,72~74
[11]周铁军.王永炜.技术补偿观与生态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与建筑设计,2006
图片来源:图1、图2,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与思想、images.省略
图3,陈晓扬.仲德著.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images.省略
图4,作者自摄、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原著第二版)[美]GZ布朗,马克德凯著,常志刚刘毅军朱洪涛译,冉茂宇校、李东华编著.高技术生态建筑、images.省略
(作者单位:1.天津市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建筑技术方面论文例文,与基于建筑表皮的技术适宜性补偿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