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关于陇西论文范文资料,与河州建置沿革与多民族聚居的形成考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陇西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河州建置沿革与多民族聚居的形成考述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陇西及地区及农田水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陇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每一次东征,实际上都是一次民族迁徙活动.”[20]可见,在吐蕃占据河州期间,吐蕃人口也大量迁入当地,并与当地的其它民族杂居融合,相互影响.

同时,河州又是唐蕃古道的重镇,唐朝与吐蕃的几次和亲和遣使都是经过河州进入吐蕃的.如,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入藏时经河州,在凤林渡黄河.唐景龙二年(708),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诛丹,金城公主一行也从河州凤林渡河经青海入藏.开元十八年(730),唐政府派皇甫惟明及张元方出使吐蕃.开元十九年(730),崔琳率使团出使吐蕃都曾经过河州.崔琳经过河州时还将此事刻碑记于炳灵寺.[21]在唐蕃友好往来时期,每年从吐蕃都有使臣到长安贡献万物.当时这些往来于唐蕃古道的工匠、使节、客商、学子等都途径河州,那时的河州货运塞途,信使络绎,商客往来,行旅云集,盛况空前.河州作为进入吐蕃的交通要道,往来的各族百姓有不少人自然会定居在该地,从而形成一个民族杂居的地区.

宋朝时期.唐末局势混乱,河州又被吐蕃所占有.吐蕃厮政权控制着河湟地区.宋人将厮称“嘉勒斯赉”,其本名为欺南陵温.[22]厮政权北接西夏,东连北宋.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采取王韶“欲取西夏先复河湟”[23]的战略方案着手征服河湟地区.河州作为厮的东南门户是宋军主要攻击的对象,双方经过激烈而持久的“熙和之役”之后,河州才被宋王朝所控制.在熙宁六年(1073),宋置熙和路并将河州划归于熙河路管辖.在此期间,王韶曾计划招募汉蕃弓箭手屯田于河州,且在河州设立市易司发展贸易,设营田司以开发农田水利,同时设立蕃汉学校,招收蕃官子弟入学.这些措施对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可惜,由于战火不断,杀人过多,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如愿,终成憾事.

宋元丰三年至政和三年(1080-1113),河州属陕西秦凤路.宋徽宗宣和元年(1121),河州的黄河以北地区全被西夏占领,北宋亡后,洮河一带归于金朝版图.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金将宗弼(金兀术)阿里布政击败宋军刘惟辅所率之军占领河州.金贞佑四年(1216),金升河州为平西军.大定二十七年(1187)更熙秦路为临洮路,置临洮府,领积石、洮、兰、巩、会、河等州.河州辖罕、宁河二县[24].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01780.html

元代时期.金正大四年(1227)蒙古占领河州.初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府.宪宗三年(1253),在河州设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隶宣政院.元至元六年(1269)设河州为河州路,领定羌、宁河、安乡三县,属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与陕西行省双重管辖.蒙哥汗时,为了东抗金国,西控吐蕃,在河州一带驻扎了大量的蒙古军和探马赤军[25].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的皇子忙哥刺被封为安西王统辖甘肃等地.当时因为河州与吐蕃交界,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忙哥

关于河州建置沿革与多民族聚居的形成考述的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关于陇西论文范文资料
刺十多万大军中很多人屯扎在这里[26].而在蒙古西征时,有大批的西域各地的回回工匠和士兵被带到中国,其中有一部分,留居在河州屯垦牧养,安家落户,经营农牧业生产.这些人被称为回回户.他们娶妻室(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皈依伊斯兰教,其子女自然也成为回回成员.于是河州成为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志》中称现在的临夏南关清真大寺,就创建于元末.而回回人长期与汉人相处,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仿效汉人姓氏,一方面,定姓取名;但同时,他们也信伊斯兰教,受宗教约束,宗教规定的婚姻、丧葬、饮食等习惯,世代不易.于是逐步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亦族杂居区内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同年八月,攻陷大都,元亡.明洪武三年(1370),明将邓愈进兵河州,占领河州.置河州府,隶属于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1374),移西安行都卫于河州,领河州、朵甘、乌斯藏三卫,以便更好的行驶对藏地的管辖,洪武八年(1375)改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次年,行都指挥使司废,河州卫隶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洪武十年(1377),分河州卫为左卫、右卫.洪武十二年(1379),移左卫于洮州,升右卫为河州军民都指挥使司,府卫合一.进一步明确了河州卫军政合一的性质.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河州卫,隶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河州卫是明朝政府根据河州复杂的民族情况以及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性政策,在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代的河州,是茶马互市的中心.洪武初年,西北的“市马”大多在河州进行.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当时朝廷颁发的金牌和信符“凡四十一面,洮州火把藏思囊日等族,牌四面,纳马三千五十匹;河州必里卫西番二十九族,牌二十一面,纳马七千七百五匹”[27]由此可见河州额定的差发马数,超过了其他各地的总和,足显其茶马互市之重要性.明政府还专门设立茶马司负责这一贸易.明洪武十六年(1371),明政府罢除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总之.这样,河州因为茶马贸易日渐兴盛,各族百姓往来不绝,再次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和联系.

清朝于顺治三年(1646)始统治河州.初沿袭明代的行政划分.康熙七年(1668)划陕西、甘肃两省,设甘肃布政使司,甘肃巡抚由巩昌迁至兰州,兰州始为甘肃省会.在乾隆三年(1738)移临洮府于兰州,改称兰州府,辖河州.乾隆二十七年(1762)河州同知移驻循化,州判移驻太子寺(今广河县).

民国二年(1913)北洋政府改河州为导河县(包括今临夏市、县、永靖、东乡大部).民国八年(1919)太子寺改宁定县.民国十八年(1929),改导河县为临夏县,另建永靖县于莲花堡,设和政县于宁河堡.民国二十三年(1934),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临夏、永靖、和政、宁定四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改原专属为甘肃省第五区督察专员公署,仍辖上述四县.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1956年11月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


怎么写陇西硕士毕业论文
播放:23582次 评论:5760人

现在的河州生活着回族、汉族、藏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土族、藏族等22各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聚居区.而这种多民族聚居区的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它的形成过程有几个时期显得最为突出,分别是秦汉、十六国时期、隋唐和元明时期.秦汉时期,主要是羌族、汉族以及匈奴等民族的融合和杂居;而十六国时期,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先后有羌、氐、匈奴、羯、鲜卑、汉等民族在一块土地活跃着;而元明时期,则是这一地区多民族杂居最后成型的时期,回族、土族、藏族等都已活跃在这里.所以,河州,也就是今天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其中,河州自秦汉以来的行政建置的演变在客观上也加速了河州地区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

参考文献:

[1][2][6][9][11][22]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988;988;988;989;989;989.

[3][12][17]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35;1635;1635.

[4][5]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65;355.

[7]顾颉刚,刘起.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1095.

[8]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56.

[10][16]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5:633-634;3913.

[13][14][1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121;3122;3122.

[18]周伟洲.吐蕃对河陇的统治及归义军前朝的河西诸侯.[J].甘肃民族研究,1990,(2).

[1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6108.

[20]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109.

[21]见炳灵寺石窟第148号窟外北侧摩崖石刻《炳灵寺记》.

[2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0579.

[24]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655.

[25]蒙古军中打仗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驻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的军队称为探马赤军.

[26](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26.

[27]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949.

1 2

关于陇西论文范文资料,与河州建置沿革与多民族聚居的形成考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长江大学电话

大学生就业分析

汽车维修大专毕业论文

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结构

汽修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

大学生的就业观

外语系毕业论文

河州建置沿革与多民族聚居的形成考述(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