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艺术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绘画艺术的美学问题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绘画艺术相关论文范文,关于绘画艺术的美学问题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绘画艺术及视觉艺术及线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绘画艺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8221;的身体,是“身一心”统一体.绘画作品的“有意味的形式”,便诞生于这种身体与世界的交融之中,而形式的“意味”,也应当追溯到此处.在笔触中,线与色往往是同一的.实际上,形与色不可分割.形因色而存在,色以形而呈现.一道线条就是一笔色彩,一个形状就是一块色彩.当画家在空白的画布上划下第一笔时,形与色就同时被创造了出来.不过,较之线条,色彩似乎更能体现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本性.雕塑在本质上是“元色”的,亨利摩尔声称:“即便完全是一个色盲,对于雕塑家而言也无伤大雅.”工艺和建筑的色彩远不如绘画那么“丰富多彩”,而文学语言根本无法言说对色彩的丰富感受.丰子恺指出:“颜色只能用眼睛来看,不能用口说出.所以我说青的、绿的、焦黄的、淡蓝的,其实都无用.因为‘青’有各种各样的青,‘淡蓝’也有各种各样的淡蓝,说不清楚.”文学家们开口闭口“蓝天白云”,顶多说到“灰蓝色的天空”,但在画家们看来,天也好,云也好,它们的色彩都没有那么简单.画家们都知道,色彩不但种类甚多,而且同一色彩也有不同的纯度和明度变化.在表现色彩的丰富性和微妙性方面,其他艺术多半无能为力,然而却是绘画的当行本色.
相对来说,线条的审美品格更多观念的、理解的成分,色彩则更多感性的、直觉的成分.色彩对感觉的刺激似乎更为直接,以至于有人认为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情的部分,也最能代表绘画的价值,甚至声称绘画就是“色彩的艺术”,画画就是画色彩.黑格尔就说:“使画家成为画家的是色彩,是着色.”然而中国画要求“随类赋彩”,“类型化”、“概括化”的赋色方式本身就是对色彩之丰富性的压制.随着水墨画的崛起,五色被抽象为墨色,墨又被稀释为淡墨,而与线条有关的“笔墨”却被强调到极致,以至于中国画几乎和书法一样,变成了一种“线条的艺术”.安格尔曾说:“线条――这是素描,这就是一切.”因此他要求就连烟雾也得用线条描绘出来.只安格尔并不知道,千百年来,中国画家都是根据这种观念来创作的.如果说,西画极大地挖掘了色彩的表现力,传统中国画则一开始就致力于线条魅力的探寻.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06744.html
线条和色彩在中西绘画中的不同地位,恰恰说明它们在绘画中具有超越于物象的独立价值和意义,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不过,线条和色彩虽然能够超越于物象,却不能独立于画面.独立于画面之外的线条和色彩是没有意义的.吴冠中的名文《笔墨等于零》开篇便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线条与色彩固然有自身的表现意味,但它们仿佛字典中的单词,进入诗句后便焕然一新,不同的组合、不同的作品将会使线与色的意味发生根本的变化.要想真正达到艺术的目的,还必须使线条和色彩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还必须有构图.
四、构图与空间
西方有一谚语:“男人看画看构图,女人看画看色彩,儿童看画看事物.”这句话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却寓有真理性.“事物”即形象,“构图”则与空间相关.绘画史的发展犹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童年期着重“形象”的创造,构图意识比较缺乏,成熟期着重“空间”的营构,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的确,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绘画,甚或毋宁说是“前绘画”,它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形象的创造.现代绘画却不以创造个别形象为满足,而是要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或一个完整的画面.马蒂斯在《画家笔记》中声称:“在我画的《静物和木兰》里,我把一绿色的大理石桌子用红色画了出来等”对马蒂斯来说,“红色”不是由外在的事物所规定的,而是由画面的整体、画面的形式所规定的.易言之,色彩的运用,取决于构图.
形象、图形、线条、色彩在画面上的配置就是构图.在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中,构图被称为“经营位置”.谢赫仅把“经营位置”列为“六法”之第五位,并不特别注重构图的意义,体现了早期绘画和传统绘画的一般特点.但是,吴冠中的观念比较现代:“构图――平面分割的形式科学,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我们看来,相对于形、象、色、线而言,构图更具有统摄和建设的意义.如果没有构图,色彩、线条、形状甚至形象就算画得再好,都只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和游移不定的东西,充其量具有“前绘画”的价值.就像一个人的眉毛鼻子长得再漂亮,如果长得“不是地方”,这个人也很难成为美人一样.色彩、线条和图形毕竟只是绘画语言的“词汇”,构图则是用词汇来“造句”.语句才能实现完整地和自如地表情达意.造句必须遵循语法,言之有序,方能言之有物.
所谓“语法”,也就是“关系”.有了构图,分散孤立的形、色和线条就有了关系,就有了秩序,也就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上,图形、线条和色彩从来就不可能真正“独立”或“孤立”地存在,它们其实是存在于整个画面的关系之中的.吴冠中指出:“绘画中色彩的美诞生于色与色的相互关系中.某一块色彩孤立看也许是脏的,但它被组建在一幅杰作中时,则任何艳丽的色块都无法替代其功能.以此类推,其他关于线条、点、面、笔触等等,道理相通,无须赘述.”宗炳《画山水序》中说:“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把握整体,处理关系.在这幅画里,完全可以“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而在另一幅画里,则未必也能如此了,也许需要“竖画五寸”,才能“当千仞之高”.这就是说,每一幅绘画的“关系”都是不同的,画家每画一幅画,都必须为这幅画发明一种全新的语法规则,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构图.因此,没有哪一种构图法则是可以融汇各派贯穿古今的.就此而言,构图最能体现绘画的创造性,也最能体现艺术家的个性.
“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这说明,构图意识的基本前提是画框意识.绘画的构图,也就是在一块有限、完整、独立的空间之上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画框圈定了一个独立的绘画空间.史前绘画缺乏构图意识,这首先表现为它的画框意识付诸阙如,形象被随意地描绘在墙壁、石块、树木上,而不是精心组织在某个特定的空间中.画框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和门充当了画框,而窗外或门外的风景,遂转化为一幅画.这个或隐或显的画框,隔开了现实世界与作品世界,划开了现实空间
关于绘画艺术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绘画艺术的美学问题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