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温州话致谢语“生受”探源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提纲,关于温州话致谢语“生受”探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形容词及动词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养娘催绣.(黄庭坚《宴桃源》)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此麻烦义.养娘即侍婢.”
元代用例较多:
(22)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全元散曲马致远》)
《语辞汇释》释义:“此犹云休麻烦也.亦可解为休自讨苦吃.”
(23)不望高原葬土丘,何必追斋枉生受,看诵经文念破口.(《全元杂剧霍光鬼谏》)
《语辞汇释》释义:“此犹云何必追荐多麻烦也.”
(24)他每都穿连透,我则怕关节儿枉生受.(《全元散曲马致远陈州粜米》)
《语辞汇释》释义:“言打通关节,徒事麻烦枉费心也.”
温州话“生受”保留了这一词义,温州人也用“生受”表示“某件事很麻烦、费时”.如:
(25)个件事干生受显生受.(这件事非常麻烦.)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3155.html
(26)煮粥比煮饭生受干.(煮粥比煮饭麻烦)
(27)腰痛,翻转侧生受显.(腰痛,翻身很麻烦.)
由此可知,温州话“生受”的这种用法是宋代俗语的遗留.
“麻烦”义“生受2”的出现为致谢辞“生受”的产生作了语义准备,但感谢义动词“生受”产生的句法结构并非主谓结构,而是述宾结构.
五、“感谢”义动词“生受”的萌生
1.现代汉语中“麻烦”一词兼具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这个问题很麻烦!”此为形容词.“麻烦您啦!”这是动词.元杂剧中,“生受”同样既可作形容词,表示麻烦、费事,也可作动词,表示劳烦、感谢别人.
《语辞汇释》“生受”词条:“由麻烦义引申之,则为感谢辞,犹云烦劳”.当“生受”表“辛苦”义用来指向对方时,则引申出“使你受辛苦劳累、烦劳”义,“生受”便有了感谢语、客气话的用法.从句法角度看,“生受”出现在述宾结构中,方可能作“感谢,多谢”解.
元代,这种用法已见,多出现在人物对话中.
(28)(净)老爷此去,指日封侯.(生)生受你,去罢!净下.(《全元南戏柯丹邱荆钗记》)
(29)生受你,将酒来吃三杯.(《全元杂剧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30)生受叔叔.你且脱下身上破损衣裳,取一件好衣服与叔叔穿.(《全元南戏徐田臣杀狗记》)
(31)老儿,生受你.你若忙便罢,你若得那闲时,到我家来看紫金锤咱.(《全元杂剧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以上用例,“生受”均表示使对话者受累或给对方带来麻烦,“生受”带宾语,即感谢的对象,“生受”为动词.
以下例句,上下文中常有感谢类词或戏曲中“谢科”与“生受”搭配,表达感谢意愿.“生受”的“感谢”义完全确定.如:
(32)王婆,多生受你,待我明日着迎春送钱来谢你.(《全元南戏徐田臣杀狗记》)
(33)正末做拿住驴子科,旦儿做谢科,云:多生受你老人家也.(《全元杂剧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温州话完全保留了动词“生受”的用法,客气话中常用到.如:
(34)李老师,许个事干生受你罢.(李老师,那件事情麻烦你了/谢谢你了.)
2.我们认为在感谢义动词“生受”的产生过程中,词组“生受”一直出现的句法结构“生受+N/NP”为其作了句法准备.动词“生受”也是个及物性极强的动词,可以带复杂成分.如:
(35)老人家免礼,倒生受你来.(《全元南戏徐田臣杀狗记》)
(36)正末唱何须母亲劳顿.卜儿云

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明、清时期,“劳烦、感谢”义“生受”延续使用,“生受”所带成分复杂程度更高.如:
(37)魏太监看了那些礼物,便对崔呈秀道:“崔儿,生受了你这一片好心,怎的不留些在家与媳妇们亨用?都拿来送与咱爷.”(《鼓掌绝尘》第36回)
(38)孙膑道:“生受你救我一命,将什么报你?”(《前七国孙庞演义》第16回)
(39)道犹未了,红罗山神和铜柱大王两个跪着,一齐禀事.国师道:“生受你二人在船上护送.”(《三宝太监西洋记》第95回)
3.清代小说中,“生受”出现名词功能,与现代汉语中“道了谢”近似.
(40)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与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作什么呢,我说和姑娘们起什么诗社作诗呢.(《红楼梦》第37回)
(41)柳氏道了生受,作别回来.(《红楼梦》第60回)
(42)他娘王氏买了礼,亲送他来,进门与月娘大小众人磕头拜见,道生受,说道:“蒙大爹、大娘并众娘每抬举孩儿,这等费心,俺两口儿知感不尽!”(《绣像金瓶梅词话》第37回)由此可知,元代的“生受”由形容词语法化为动词,由“麻烦”义引申出“感谢”义,常用在人物对话中,为致谢语、客气话.温州话保留这一用法.
六、结语
温州话“生受”的用法最早见于宋代俗语,元杂剧中见有较多用例,明清小说延续使用.语法上,“生受”经历了“动词词组―形容词―动词”的演变过程;语义上,经历了“辛苦义―麻烦义―致谢义”的引申过程.“生受”一词历经元、明时期的高频使用,清代使用频率开始下降,直至普通话里已不见踪影,但在温州话中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并常常使用.
由此,我们推知:温州话“生受”是宋代以来俗语用法的遗留和发展.
(本文属“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为:[13wsk241].)
参考文献:
[1]王.读《葛藤语笺》随札[J].俗语言研究,1995,(2):
194~202.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320.
[3]李荣主编,游汝杰,杨乾明编著.温州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1998
[4]刘坚,江蓝生.近代汉语断代语言词典系列[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1997.
[5]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沈克成,沈迦.温州话特征词汇编[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4:261.
[7]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10,(1):
53~61.
[8]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9]郑张尚芳.吴语在文学上的影响及方言文学[J].温州师范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20~32.
[10]朱全红.“三言”“二拍”俗语词释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
报,2006,(2):51~57.
[11]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7~122.
(孙露丹浙江温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325003)
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温州话致谢语“生受”探源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