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类论文范文例文,与《资本》与现代经济学方法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西方经济学类论文怎么写,关于《资本》与现代经济学方法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西方经济学及经济学及现代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西方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通过程”中,前面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也是对资本的微观分析,最后的第三篇则“上升”到宏观分析:如同马克思所说:第一篇和第二篇“考察的,始终只是单个资本,只是社会资本中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但是,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于是,在第三篇中,开始“考察作为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等,也就是考察这个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最后,《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则显然属于对资本的“宏观”分析.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说得很明白:“这一册(指《资本论》第三卷――引者注)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其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相互对立的等”这里,“整体”讲的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各种具体形式”讲的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等.换句话说,《资本论》第三卷涉及的主要是对资本的“宏观”经济分析.
由此可见,如果按照现代经济学中的微观和宏观的划分方法,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生产与流通的统一”来划分,三卷《资本论》就可以“一分为二”:第一卷和第二卷的第一篇、第二篇是《资本论》的微观经济学,第二卷的第三篇和第三卷是《资本论》的宏观经济学.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解释”《资本论》,并不包含有任何试图“重新”划分《资本论》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说明:即使是从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看,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写成的《资本论》也是一个非常优美的逻辑体系――如果给予合理的解释的话.
二、均衡和失衡
微观和宏观涉及的是研究对象的空间特征.如果从研究对象的“状态”的角度来看,则无论是微观现象还是宏观现象,都可以分为“均衡”和“失衡”(或“非均衡”)两种状态.
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学中的“均衡”一词最初是借自物理学或其他自然科学.例如,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有一节的标题就是“生物学和机械学关于相反力量均衡的概念”.有些人则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熊彼特就曾指出:“均衡概念,不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绝不是等从那些具有类似概念的自然科学中借来的.”其理由是,均衡概念属于一般的逻辑范畴,而一般的逻辑范畴既会出现在自然科学中,也会出现在社会科学中.
无论均衡概念是否源于自然科学,它的基本含义是比较清楚的,那就是,均衡是决定系统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一种平衡,在该平衡状态下,能够导致系统变化的所有力量恰好相互抵消,因而,它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而不发生变化.
本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6958.html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分析可以说由来已久.按照罗宾斯的看法,“魁奈的《经济表》实质上便试图运用现在所谓的均衡分析”,而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它“论证了相对价格机制如何使分工趋于保持均衡状态”.
到了现代,均衡概念已经成为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和中心.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绝大部分理论(也包括所谓的“非均衡”理论)都是围绕着均衡概念而建立起来的,而且,均衡概念也把许多原来似乎不相干的理论“统一”了起来.例如,在20世纪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被看成是经济学中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缺乏联系的部分,但是,自从均衡分析发展起来之后,“等经济学家愈来愈倾向于抛弃传统的划分方法”.“我们不再把经济分析的主体划分为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而是建立了均衡理论、比较静态理论和动态变化理论.”于是,均衡理论成为从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中发展而来又把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统一”于一身的“现代理论”.
和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情况一样,尽管作为一种系统的分析工具,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的发展主要还是归功于西方经济学,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也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举例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中曾经对“供求一致”(即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均衡”)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关于市场均衡的含义,马克思说:“如果供求一致,等如果有两种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相等的作用,它们就会互相抵消,而不会对外界发生任何影响.”这可以说是对市场均衡的最简单最清楚的说明.关于市场均衡的结果,马克思说:“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发生作用,正因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市场价值出售.”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只不过后者是用“均衡价格”替代了马克思所说的“市场价值”.关于均衡模型的现实性,马克思说:“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等”关于均衡模型的合理性,马克思说:“可是,在政治经济学上必须假定供求是一致的.为什么呢?这是为了对各种现象在它们的合乎规律的、符合它们的概念的形态上进行考察,也就是说,撇开由供求变动引起的假象来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为了找出供求变动的实际趋势,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趋势确定下来.”关于均衡分析的局限性,马克思说:“如果供求一敛等,它们就不再说明任何事情,就不会对市场价值发生影响,并且使我们更加无从了解为什么市场价值正好表现为这样一个货币额,而不表现为另外一个货币额.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的内在规律,显然不能由供求的互相作用来说明等”客观地说,即使到今天,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的均衡分析的这个局限性,也很少被西方经济学家们所正确地理解,因而,马克思所提出的问题(“什么市场价值正好表现为这样一个货币额”),也就一直没有被西方经济学家们正确地回答.关于如何克服均衡分析的局限性,马克思说:“在这种条件(指供求一敛――引者注)下发生的各种现象,就必须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来解释.”这种“另外的作用”,就是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
关于均衡的调整过程,马克思也有过详细的讨论.例如,他在《资本论》第二卷第17章中分析了社会资本在不同部门(奢侈品生产部门和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中的分配(属于西方经济学所说的“资源配置”).马克思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假
西方经济学类论文范文例文,与《资本》与现代经济学方法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