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进展方向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学方面有关论文答辩,关于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进展方向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性别及世界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动也影响女性的非农就业[18].家庭责任成为制约农村女性通过参与非农劳动摆脱贫困的重要因素.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村女性,因无法成功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19],而面临着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和农民身份的双重歧视.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教育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和劳动供给的影响都很重要.[8]173[18][20]因此,提高女性教育水平、缩小教育性别差异是推动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的重要措施.
(二)职业流动与性别隔离研究
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和性别隔离问题是经济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为个人的职业流动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经济转型期间,职业流动模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向高职位流动的速度高于女性.[21][22]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多发生职业向下流动的风险,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居劣势.职业发展上的性别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性承担过多的家务劳动、缺乏社会资源以支持职业发展、比男性更早退出劳动力市场,更易受到经济转型过程的负面影响.[23]
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从事非正规工作,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更有可能就业于非正规部门.这些非正规工作合同关系不明确,工作没有保障,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多.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要明显低于正规就业者,且在非正规就业者中女性的收入显著低于男性[8]89,即非正规就业女性的收入是最低的[8]48[8]69.
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和隔离在外来农民工和农村非农就业人员中更为严重.外来女性在第一劳动力市场上受到的职业排斥程度远远高于该市场上的外来男性,部分职位甚至出现了“排斥强化”的现象.[24]此外,虽然在给定时间内,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找到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比男性要短,但女性找到高收入工作的概率要低于男性,而接受低收入工作的概率要大于男性,从而导致“性别隔离”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模式.[25]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妇女的转移规模、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都低于男性[26][27]47,并且,从事非农就业的女性更容易集中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形态较差[27]51.
(三)性别收入和工资差异研究
性别工资差异研究分为两个层面:平均工资层面、工资分布层面.前者包括单纯研究性别工资差异问题、职业或者行业隔离与性别工资差异的关系、男性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不同与性别工资差异的关系.[28]
单纯研究性别工资差异的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工资歧视.利用2004年CHNS数据研究发现,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差异占85%.[29]女性在教育和工作经验与男性相同的条件下,平均工资仍然比男性低很多.[30]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工资率差异中,2/3以上是由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引起的.[31]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男女工资差异的至少40%是因为性别歧视造成的.[32]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间的工资收入差异81%归结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3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分割[34],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是职业所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35].在不可解释的77%的性别工资差异中,绝大部分来自职业的纵向隔离.[36]对行业工资性别差异的条件均值进行分解,发现性别工资差异的74%由行业内部差异造成,女性职工处于相对不利的市场地位.[37]而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并不大,缩小性别之间工资差距的关键是降低两者在部门内的工资差异.[38]
此外,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制度特征也是决定企业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经常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及内部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的企业性别工资差异较大,小规模企业和私有产权比重较大的企业也呈现较大的性别工资差异,但工人的谈判能力有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的作用.[39]并且,就业选择和就业获得的性别差异和歧视也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40]
从工资分布层面研究性别工资差异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雇主给女性较低的工资,甚至有些职业对女性存在进入障碍.[41]在工资分布的所有分位数上,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底部,性别工资差异一部分是由个人特征差异造成的,一部分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在工资分布的中部以上,性别工资差异完全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随着分位数的提高,性别工资差异不断缩小,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却不断扩大.[42]此外,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明显低于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异存在“地板效应”而非普遍认为的“天花板效应”.对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发现,性别工资差异主要来自歧视,人力资源禀赋所造成的差异很小.[43]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则表现为“天花板效应”,但在工资分布的最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又开始缩小.[44]
总之,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明显性别歧视,特别是非国有部门,制定相应的旨在消除性别歧视的政策,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女性福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家庭无酬劳动和时间利用研究
女性不仅支撑着劳动力市场的“半边天”,她们还是照料家人和料理家务等无酬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由于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女性面临着尖锐的工作-家庭矛盾.这个矛盾不仅影响女性自身的发展和福利,也影响着她们家人的福利和国家宏观层面的人口再生产及劳动力质量.[45]但长期以来人们把照顾家人等无酬劳动看作是女性的天职,把与照料相关的事看作是家庭和个人的私事,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家庭照料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无酬家务劳动提供的服务不计入国民总产值,女性家务劳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被忽视.因此,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研究女性无偿劳动是认识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关键,并呼吁全面收集分性别的统计数据(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家庭领域)、全面评估女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女性家务劳动负担.
时间利用调查是全面度量女性劳动价值的重要资料来源,因为只有时间利用调查记录了被调查人在给定时间段的所有活动,包括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闲暇.我国经济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家庭无酬劳动和时间利用的影响因素
对城镇家庭家务劳动分工的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妻子的工作时间、相对教育水平等对丈夫家务投入的影响不大,而丈夫的工作时间及教育水平等则对妻子家务投入影响显著.就是说,妻子不能利用自己相对收入水平的提高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来增加丈夫的家务时间,只能通过降低自己的家务时间来降低夫妻双方家务劳动差距.[46]市场劳动时间对女性家务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男性的市场劳动时间增加却显著减少他们的家务劳动时间.女性家务劳动时间不随市场劳动时间增加而减少,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时间贫困”.[7]19
家务劳动是贫困农村家庭女孩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繁重的家务劳动不仅损害女孩的健康,还影响女孩的学习和她们将来的生活.“关爱女孩行动”调查数据显示:女孩比男孩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即使是对体力要求很高的家务劳动(如砍柴、挑水),女孩承担的仍比男孩多;少数民族女孩比汉族女孩承担更多的家务;年龄越大的女孩承担的家务越多、越重,辍学的概率也越大.[47]
家庭成员的劳动时间在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之间
经济学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进展方向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