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储备前瞻性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储备前瞻性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及汉语及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形成了简单的“汉语+外语+教育类课程”的学科“拼盘”,课程特色不鲜明,没有体现出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再次,应用型培养模式,既没有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培养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没有关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作方式.以课堂为主的汉语教学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定位是,教师应是由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向提升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转化的指导者.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一核心定位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对国际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不变.在此基础上观察,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一个整体.但目前《标准》中的规定和对于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探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析过度、综合不足之弊.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也未理清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没有区分它们的层次,更未对其间的运作过程进行说明.《标准》中各模块所描述的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均等的,没有轻重、多少的差别.事实上,在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些知识和能力既有先后顺序,也有轻重多少的差异,并不是均等的;在上述几位学者的研究中,也没有区分它们的层次的研究,例如,教师综合素质中的一般教育教学知识是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的,是处于较高层级的知识,或者说是属于基础性的知识,不应将其与语言知识、语言教学知识放在一个平面进行比较.
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教学工作、投身教育实践的教师来说,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一个整体.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主线,就是通过语言项目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能力.教师的素质、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策略、文化和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围绕这一主线,并与这一主线加以整合,这种关系类似于圆心和弧面的关系,而非中心和边缘的关系.因此,不结合语言项目训练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抽象的、无应用价值的,仅有语言项目训练而无其他知识和能力的辅助训练是贫乏的,甚至是无法进行的.
(二)培养模式发展的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整合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换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更应掌握能够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实践性知识,即掌握与课堂情景相关的知识.实践性知识隐含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更多情况下,实践性知识要与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保持一种“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情景性的、个体化的知识,它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和完善.
鉴于当前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实践在师资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我提出构建以案例库为主的“实践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由于案例展示的是真实的教学情景,具有整体性特点,同一个案例可以适用于说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构建以案例库为主的实践型培养模式,可以弥补当前应用型培养模式之不足.
实践型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反思理性”,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并训练学生成为“反思型跨文化实践者”.因此,优化课程设置,逐步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体系,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三、以案例库建设为主的“实践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
“实践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既具有起于实践,最终又落实于实践的特征,又具有兼顾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培养理念.这一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目标的实用性、案例的真实性、定位的明确性、文化的兼容性和教学的互动性.
我们培养的国际汉语教师,是具有反思意识的跨文化实践者,也就是说,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既应掌握汉语本体性知识、中华文化知识、第二语言教学技巧,又应具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这一培养模式强调国际汉语教师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实践性,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以全面的、系统的、真实的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为枢纽,以专题的方式将汉语国际教育可能涉及的教、学等各方面的训练项目全面展示出来,说明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运作方式.
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标准》所涵盖的五大模块的分类标准,对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分类;如何以案例为核心,将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整合起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搜集海内外不同层次、阶段、课程、环境下的汉语教学案例,以及汉语教学交流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按照案例所展现的情景和所在的区域、国别加以整理分类,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以《标准》规定的五大模块为主轴,将案例库分为五个一级子库,即“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库、“文化与交际”库、“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库、“教学方法”库和“教师综合素质”库,加强国内高校与海外孔子学院的联系,创建服务于教学和研究的案例库网络系统,为实施“实践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搭建平台.其次,参照《标准》规定的一级和二级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深入、仔细比对和研究案例中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和交流情景中,是否准确地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技能.采取任课教师自评与其他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将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逐一细化,并从语言、文化、教学和技术四个维度加以记录,建立二级子案例库.
案例库的建立,尤其是二级子库的建立应逐一厘定国际汉语教师各类知识和能力所占的比重及其具体细目.但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标准》中各模块及其下设一级、二级标准的价值和作用不是均等的,所以,收集到的案例不可能也没必要照单全收.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充分体现案例的典型性,二级子库的建立应围绕实际教学中涉及较多的项目进行编排,并根据初、中、高三个教学阶段之间的差异作出必要的遴选.
再次,在建立案例库时,还应编制对案例库进行说明和解释的纲要文本.纲要文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细则、案例库应用指南等内容.其中,培养细则是文本的主体,它是对国际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文化、技术等维度上应具备的结构性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细化、解释.案例库应用指南是对案例库的案例所在的国家、情景、层次的类型和范围的具体描述,也是对案例主要涵盖的问题,以及在教学和研究中如何查询、运用案例库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与案例库不同的是,纲要文本应围绕案例和课堂的实际情景,系统、全面地对《标准》的条文进行细化和具体化阐述.
以案例库为主的实践型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是围绕直观、真实的案例编排起来的,所以,它具有相当高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实现培养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目标.因此,这一培养模式可以兼顾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
(二)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及其运作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储备前瞻性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