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学术期刊审稿理念中西比较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学术期刊方面有关论文格式,关于学术期刊审稿理念中西比较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期刊及科技期刊及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的审稿制度”[17].本文来自: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27496.html
关于“学术期刊三审制”的定义,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界定:中国的学术期刊审稿与图书审稿一样,是在编辑部内部完成编辑的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和主编(总编辑)的终审流程,它本质上与图书出版的三审制没有区别.只有明确界定了“学术期刊三审制”的定义,才能对中国实行了60多年的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本质和历史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2].
(二)三审制的特点
其一,毋庸置疑,“三审制”或多或少有些过时.因为三审制理论的渊源是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发表于十月革命前夕的1905年,革命年代与和平年代人民的工作方式、方法、目标、任务有着重大区别,革命年代的方式、方法是通过暴力革命破坏旧世界,目标是摧毁旧制度,而革命成功后则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方法,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建设新世界.同样,毛泽东思想关于“审稿”方面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虽然是对列宁这一思想的继承,但是它也是发表在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期间[18].无疑,不假思索地机械搬用战争年代的办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其二,三审制导致学术出版的时效性差.因为三审制的特点是计划在先、约稿很早,所以导致论文成果的时效性较差,与学术的瞬时性存在很大矛盾.
其三,三审制难以保障学术成果得以客观、公正的判定.与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相比,在三审制条件下,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刊发与否的权利过大,编辑个人的非专家倾向性强,在制度层面上,使得学术论文刊发与否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其四,三审制导致编辑工作失误过多.由于三审制基本实行的是“内部人审稿”制度,它必然使得审稿人面过于狭窄,“内部人”也就是编辑部的成员,所以,仅有编辑的专业学术水平、逻辑判断力等与西方大面积的同行专家比较相去甚远,这种不合理的制约机制往往带来编辑难以避免的失误.
其五,三审制的“内部性”导致审稿人过少,制度性地制约着学术、学术期刊事业健康发展.由于三审制的实质是“内部人”审稿,事实上中国学术期刊审稿也往往是由编辑部“内部人”完成,至多在主办单位内部运作,审稿队伍大多仅有十几人、几十人,并且90%以上在单位内部,多数学术期刊缺乏内容详尽、完备的审稿专家数据库,这也必然导致失误,制约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四、中西方比较及国内学者审稿研究现状
从本质上说,目前学术期刊界、学术界讨论的“审稿”几乎无出“同行审稿”和“三审制”两种审稿制度.通过“中国知网”等查询“学术期刊审稿”关 键 词,结果出现200多篇相关论文,找出有代表性的38篇论文观点进行比对解剖,尽管他们对“审稿”的表述各异,通过合并同类项,无非以下三种观点:一是“三审制”论,共19人;二是同行审稿论,共17人;三是“三审制”与“同行审稿”模棱两可,甚至没有意识到区别的2人.这38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审稿的理解,基本反映了人们关于学术期刊“审稿”的定义、概念或界定的理解.这些概念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出版制度区别以及中国学者对审稿的不同理解.
(一)被统计的5位西方学者均持同行审稿观点,持同行审稿论点的比例为100%;而中国学者持同行审稿理念的仅占33%
与西方全方位实行同行审稿制度迥然不同的是,国内审稿研究的主流还基本停留在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三审制上,被统计的33人中19人持三审制观点,占总数的近60%;而持同行审稿观点的人只有11位,只占总数的近33%.而事实上,与西方学者的观点相辅相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仅有不到30%的学术期刊不实行同行审稿制度[19],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仅有3%的期刊不实行同行审稿制度[20].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目前真正采用同行审稿的学术期刊寥寥无几,尽管目前国内开始有一部分学术期刊如《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重庆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开始探索和实行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同样情况,国内大多数学者由于理念的原因,囿于建国初建立的、源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三审制,或者仅仅从经验出发,没有真正探究“学术期刊审稿”的中西方渊源和审稿的真谛,没有意识到中西方比较意义上的研究,导致重复、反复、低层次徘徊,缺乏创新性结论.
(二)国内学术期刊界不少工作者和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把三审制与同行审稿制度相混淆,没有很好地把二者剥离,这种观点也很有代表性
这种情况实际上代表了国内不少学术期刊在潜移默化地、自觉不自觉地将三审制与同行审稿制度混同使用,被统计的33人中,除去占总数近60%的19人持三审制观点,11人持同行审稿观点占总数的近33%外,模棱两可的人占到约7%.例如陈仁风先生的观点基本倾向于“三审制”,但是带有不彻底的“同行审稿”倾向;杨蕾先生同样把“三审制”与“同行审稿”混为一谈,没有意识到中国特有的“三审制”与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的显著区别,没有很好地将二者剥离[21].在中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部设立了主要由主办单位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还有一些学术期刊把稿件送主办单位外的一些专家审稿,就属于这种观点反映的情况.然而这样做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大多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同行审稿”或者是一定程度上的同行审稿.这与中国传统的“三审制”文件的规定往往局限于图书出版有关,没有把三审制“贯彻到底”,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西方的同行审稿因素.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应当从不自觉地、不彻底的实行同行审稿制度,转变到自觉认识和实行同行审稿制度上,以使其制度化.(三)中国主要的工具书缺乏对审稿概念和研究成果的关注
通过对“学术期刊审稿”的考察,还可以发现,中国工具书,尤其权威工具书大都缺乏对其研究、关注,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中国甚为流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从1978年的第一版到最新的2010年第14次印刷的第5版,都没有收录“审稿”一词,更没有“同行审稿”,相近的仅有“审读”;同样极具权威的《辞海》、专业性很强的《编辑出版词典》都没有“审稿”条目,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四)自然科学界比社会科学界更加关注、重视审稿问题研究,社会科学界研究者则相对稀少
笔者承担国家课题“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比较研究”(10BXW011)两年多来,通过资料搜集和初步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学术期刊审稿方面研究的200多篇(部)成果里,直接相关的有100余篇(部),其中国内占70余篇(部),这70余篇论文中,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报》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两刊,发表的比重占70%以上,自然科学期刊编辑论文同样占到70%以上.在被具体统计的38位学者中,中国33位学者中有22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编辑工作,占近86%.这种情况说明,自然科学界比社会科学界更加重视审稿问题,更加重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审稿问题的比较,社会科学界研究者则相对稀少.期刊学属于传播学,而传播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界对此研究超过社会科学界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同时也
学术期刊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学术期刊审稿理念中西比较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