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基于交流需求和跨文化两维视角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观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商务英语相关论文下载,关于基于交流需求和跨文化两维视角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观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商务英语及国际商务及英语课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商务英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只有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才能培养出能够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或其他涉外商务活动的实用型人才.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使英语、商务、沟通和文化等不同类课程有效结合,对于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材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本文试图在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其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 键 词]交流需求分析;跨文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2-012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2-062
[本刊网址]http://.hbxb.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商务活动的广泛展开,社会对能够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或其他涉外商务活动的,既精通英语又具有相关商务知识和基本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变化,我国已有多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随后又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商务英语研究硕士点.截至2012年5月,全国共有62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从目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情况来看,由于各校的教育资源、办学经历等不同,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模式等差异甚大.商务英语专业不是简单的“商务+英语”,而是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开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使英语、商务、沟通和文化等不同类课程有效结合,实现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适当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理论基础,分析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两种理论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导作用.
二、专业用途英语视角下的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的概念源于国外,主要被认为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ESP并非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而是一种现代英语的功能变体,是专门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范围.它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Kennedy和Bolitho根据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所用目的和语言环境的不同,把ESP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和职业用途英语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EAP的教学对象往往是教育机构中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学习的学生;EOP所针对的则是在工作领域需要使用相关英语的学习者.在某种意义上,EOP涵盖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英语.他们还指出EOP的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商务英语归为EOP.
这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275.html
与国外学者不同的是,我国的商务英语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而引入的,王兴孙认为“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等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
商务英语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由此可见,在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背景下,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商务英语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把商务英语看做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是学界的普遍共识.因此,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的研究可以在ESP的理论框架下完成.
三、交流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
需求分析源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是用来设计工业培训的一种分析工具,指通过就内省、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分析做出了详尽的论证,有的需求分析模型侧重于目标情境分析,有的侧重现状情景分析,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需求分析.其中,Munby和Boswood等学者提出的需求分析模型则强调了交流在需求分析中的重要性.
Munby认为对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进行分析意义不大,他提出了交际能力需求模式(CommunicativeNeedProcessor,CNP),强调了语言用语交际的功能.他将目标情景中的交际活动进行细分,分析学习者的“交际需求”,确定“具体的交际目标”,将学习者的职业交流需要作为出发点,对学习者的交流目的、交流环境、交流手段、语言技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Boswood认为早期的ESP研究范式过分依赖文本分析,没有全面融入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强调应将特定话语社群成员之间的交际事件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中心,并建议不妨将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改称为CommunicationforSpecificPurposes.他推出了旨在提高学习者交流能力(而非仅是语言能力)的交流需求分析模型,认为可以开展模拟、个案以及基于课题项目或任务的ESP教学活动.这种包括学习者的主观、客观信息,职业交流实践分析,书面交流分析和口头交流分析四部分的交流需求分析模型,不仅关注了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并且强调了“交流”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四、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英语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学发源于美国,人们普遍把Hall的《无声的语言》的出版看作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跨文化商务沟通在跨文化交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Hall的高低语境文化和时间概念理论以及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都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研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静态的,以国家为单位区分文化并用国家文化概念去解析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交际行为,已经不能解释复杂多变的跨文化商务沟通问题了.随着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和企业向国际市场的拓展,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于是,管理学者试图从管理角度分析跨文化管理失败的原因;跨文化沟通学者也试图以跨文化视角探索产生文化冲突的根源.但无论从国际商务的视角分析跨文化商务问题,或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研究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已经不能够深入的剖析导致国际商务实践差异的深层文化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了.
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IrisVamer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InterculturalBusinessCommunication(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体系,建立了跨文化商务沟通概念模型.她指出跨文化商务交际“不仅仅是发生在商务环境下,而且是在交际过程中融人商务策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而且通过文化、交际和商务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所创造出的新环境.”她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不是文化、沟通和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新整体.她试图在这个全新
商务英语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基于交流需求和跨文化两维视角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观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