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曾国藩的韩文批评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批评相关毕业论文,关于曾国藩的韩文批评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批评及士大夫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专明一义”,而“略观大义,士大夫之学也”[8].陈澧将“士大夫之学”和“博士之学”比较,强调“士大夫之学”以“大义”为主,并且应该“有益于身,有用于世”,而不要斤斤于琐碎.余英时在《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一文中,将“士大夫之学”比作“通识”,“博士之学”比作“专家”,并且说“曾国藩所向往、所实践的正是‘士大夫之学’”[9](19).这在他的韩文批评中有明显的体现.清代韩愈诗文的批评蔚成风气,韩诗有汪琬、朱彝尊、严虞、慎行、何焯、蒋宗海、黎简、郑珍等人的批评,韩文由于唐宋八大家文的流行而批评者更多,如储欣、林云铭、何焯、方苞、吴楚材、吴调侯、沈德潜、浦起龙、蔡世远、刘大、姚鼐、魏源等等.在众多的批评中,能够将韩文中的思想、史实、辞章、训诂以及韩愈的立身处世都予以揭橥评论的,曾国藩可称得上是杰出的一位.如他评《原性》:“此实与孔子性相近二章相合.程朱又分出义理之性,气质之性,以明孟子性善之说之无失,亦自言各有当.要之,韩公之言固无失耳.”[1](199)人性是儒家学者非常关注并经常引起争论的一个问题.孔子不言性善性恶,孟子提出性善,荀子提出性恶,扬雄主张性善恶混.张载将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有善有不善.后来的程颢、程颐和朱熹继承发展了张载的学说,又提出义理之性.朱熹说:“天之生此人,无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理,亦何尝有不善?”[5]认为义理之性是受天地所赐而无不善,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说.但同时承认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要不断拔除气质之性中的各种蔽锢,才能一步步向善.实际上,韩愈在《原性》中所言,最接近孔子原意,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认为人性有等级之分,虽未明言中间这一层次,但这是很明显的言外之意.韩愈加以发挥,将性分为三等,并说:“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2](20)综合来看,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韩愈、程朱,出发点虽有所不同,但归宿是相同的,即引导人向善.因此,曾国藩的评语“与孔子性相近二章相合”,“韩公之言固无失”确属洞见,显示了曾氏的哲学修养.评《送浮屠文畅师序》:“辟佛者从治心与之辨毫芒,是抱薪救火矣.”[1](207)评《送高闲上人序》:“事之机括,与心相应.事不如志,则气挫.所向如意,则不挫于气.荣辱得失,不纠缠于心,此序所谓机应于心不挫于物者,姚氏以为韩公自道作文之旨.余谓机应于心,熟极之候也.《庄子养生主》之说也.不挫于物,自慊之候也.《孟子养气》章之说也.不挫于物者,体也,道也,本也.机应于心者,用也,技也,末也.韩公之于文,技也,进乎道矣.”[1](208)《送浮屠文畅师序》一文,诸家之评如真德秀曰:“韩柳并称,柳《送僧浩初序》,其道不同如此.”[10](441)沈德潜评曰:“将众人投赠之文撇开,引入圣人之道,以下约《原道》之旨成文,而语更遒炼.”[11](90)宋代的黄震、明代的茅坤、清代的林云铭及何焯对此文都有评论,而且评论者都注意到了韩愈这次所赠的对象是一名僧人,所以此文他仍举辟佛的主张.但是曾国藩看到了传统儒学与佛教相比,缺乏对心性的探讨这一弱点,于是推己及人,认为韩愈若“从治心与之辨毫芒”则显然是持己之短,量人之长,如“抱薪救火矣”.《送高闲上人序》也有多家批评.薛曰:“庄子好文法,好学古文者多观之等韩文公作《送高闲上人序》,盖学其法而不用其一辞,此学之善者也.”[12]方苞曰:“子厚《天说》类似《庄子》.若退之为之,并其精神意气皆得之矣.观《高闲序》可辨.”[13](1031)沈德潜评曰:“汪洋恣肆,善学《庄子》之文,亦可谓文中之颠矣.”[13](1031)刘大评曰:“奇崛之文,倚天拔地.”[13](1031)张裕钊评曰:“退之奇处,最在横空而来,凿险缒幽之思,云乘风之势,殆穷极文章之变矣.”[13](1031)大多数评者关注乃至着迷于韩文的风格,甚至觉得富有庄学精神意气的支撑.韩文在心物关系的认识上,提出了‘机应于心,不挫于物’八字,姚鼐比之方、刘等前辈的风格评说进了一层,“以为韩公自道作文之旨”.曾国藩所展开的思考更为积极,他以体用关系来体悟“不挫于物”与“机应于心”的辩证意味,并且重新整合《孟子》与《庄子》的思想资源,由此阐发韩愈立说左右逢源的价值,这是曾氏在新形势下思考体与用、道与技关系的体现.
曾国藩评《论变盐法事宜状》:“‘积数虽多,不可遽算’,每斤失利七八文,积至百千亿斤,则失利无算也等‘凡是和雇,无不皆然’,载盐时须轮次,交纳时又有规条,不得自由.”[1](222)此文大多数选本未选,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简评一句:“昌黎经济之文如此.”[14]林云铭、何焯等批评韩文较多者也未关注此文.而曾评却显示了他对国计民生具体事务的关心和熟稔,相比其他评选者,还是能够说明曾氏的经济之怀.再如评《杂说》四:“谓千里马不常有,便是不祥之言.何地无才,惟在善使之耳.”[1](200)这条评点,呼应了韩愈在文中以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的讽刺和控诉,继而进一步说“何地无才,惟在善使之耳”,反映了曾国藩į
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批评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9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是一篇军事论文,曾国藩评曰:“‘难处使先’,凡有艰难之处,使先冒其锋也.‘悉令却牒,归本道’,以客军各归本道,而以其兵器给召募人.‘临城小县可收百姓于便地,作行县以主领之,使免散失’,从前各处堡栅皆置兵马,则百姓倚以无恐.今兵马聚为四道,则各处无声援,不免散失.故无兵马屯聚之处,则作行县以主领之.”[1](221)这篇韩文,选本大多未选,批评较为详审的只有林云铭和曾国藩,林评从大处着眼,论述了韩愈建议的正确性,曾评则更为细密,拈出韩愈所提的几条建议,一一讲明其缘由,各有优长.以上所选取的评语反映了曾氏在儒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修养,下面从文学的角度看其批评.
评《伯夷颂》:“举世非之而不惑,乃退之生平制行作文宗旨.”[1](201)这是文旨的申说.评《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和雅渊懿,东京遗调.”[1](206)评《送王秀才序》:“淡折夷犹,风神绝远.”[1](207)这是风格点评.评《送齐下第序》:“入题连用三‘乎’字,俗调.”[1](206)评《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削四邻之交贿,省嬉之大燕’,偶伤句气.”[1](212)这是
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曾国藩的韩文批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