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城市书写如何本土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城市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城市书写如何本土化?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城市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城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属性的城市文学作品出发的.1980年陆文夫创作了“小巷人物志系列”;范小青的《裤裆巷风流记》描绘了苏州城小巷人家的悲欢人生;1980年开始陈建功创作了《京西有个骚达子》、《丹凤眼》、《辘轳把胡同9号》等系列京城小说;1985年邓友梅出版的《京城内外》,是专门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小说;1985年程乃珊创作的《女儿经》;1988年俞天白的《大上海沉没》等写的是上海的生活景象;创作于1980年代早期的冯骥才的《神鞭》描写天津卫的城市传奇.虽然研究界很乐意将这些作品纳入市民小说来考察,或者称之为京派、海派之类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书写的都是这些城市特有的景观.小说中的人物过着的是典型的城市生活.在这些作品中城市不再是文学可有可无的背景,而是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必不可少的地域空间.只是人们把他们当做特定的人群或者与地域相关的流派来研究,而没有思考文本中的城市的文学形象.到了王安忆、程乃珊、刘一达、贾平凹、池莉、方方等作家一路创作下来,文学中的城市已经有了明确的地域属性.在文学研究中,很早就有理论家谈及文学中城市的地域属性问题,只是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一直比较零散,没有一个切实的研究方向将之贯穿起来.1985年陈诏的《写出有“上海味”的城市文学》(《上海文学》,1985年第8期)是当代最早提出在城市文学中要确立上海风格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陈诏已经在强调上海的地域风格在文学中的再现问题,认为应从地域属性来考察城市文学,从而为文学研究开创一个新的切入口.到了1987年汪政、晓华提出了中国城市的地域特色应该在文学中有所显示的问题:“中国人的城市观念应具有自己的色彩,它不会因城市的现代性而失去民族性的差异.等”城市民族性,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城市地域属性之上的历史与传统.但在汪政和晓华的分析中城市文化的根相对的应该是乡村文化,他们反对用从域外哲学文化思潮中移植而来的现代意识来遮蔽城市文化中的乡村文化因子.可以说,这篇文章质疑了现代性对城市文学的主导,提出了中国的城市想象理应包含民族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城市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7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1993年张旭东在谈到都市文学的时候,认为都市文学不能完全以西方都市经济形态为参照,并强调都市文学不能抛弃传统都市小说,它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物质、经济概念.1995年,邹平、杨扬、杨文虎等人的讨论《城市化与转型期文学》开始思考现代性对城市文学定义的可靠性,涉及城市文学的地域属性问题.杨扬提出要注意文学、文化的地域分布情况:“我注意到中国当代文学中,相当一部分城市文学与以往乡土文学差距不大.不要以为作品中出现了高楼大厦,现代交通及金钱观念,便意味着城市文学了.等我想我们谈到城市文学倒是应该注意到文学、文化的这种地域分布情况,不要被城市的物质外观所迷惑.”
新世纪以来,更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城市文学的地域属性.梁凤莲就将都市的地域属性问题提升到“根”的意识上来,地域才是城市文学的本质,而浮现在城市表面的只是现象.她认为本质比现象更为重要,只有认识到文学的本质(即地域属性),“文学才可以让地域的灵魂之旅,在都市的时间与空间里无限延伸”.贺绍俊断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地域性的意义反而更为彰显等一定行政地理领域的作家会对本地域形成某种归属感,地域的机制特征和动态走势也会影响到作家的文学活动.”施战军在《论中国式城市文学的生成》(《文艺研究》,2006年)中更强调以地域属性为标志的中国式城市文学正在生成.
除此之外,很多城市也亮出了打造本地域的城市文学的旗号,为自己的城市树立文化形象,这些举动刺激和推动了城市的地域特性在文学中显性化呈现.如1994年初深圳《特区文学》打的“新都市文学”旗号;接着《广州文艺》则打出“新岭南文学”大旗,并开辟“新生代作家”专栏;1998年5月19日,华南师范大学组织了“南方都市文学”研讨会;2005年,在深圳,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文学杂志社、深圳市文联联合举办了“中国当代都市文学研讨会”.
从地域属性考察文学中的城市书写,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城市向内和向外所展现的文学想象.况且,中国城市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已经为文学想象中的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创作资源.在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武汉文学,乃至西安、哈尔滨、广州等地域性突出的文学中,我们看到了具有地域识别度的文化特性在文学中渗透、生长.
2.路径二:中国城市本土化想象资源——传统诗性文化
中国城市从起源上来说有着自己的发生过程,中国的城市文化也与西方城市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同样,文学关于中国的城市想象,也应该有着完全不同的想象资源.那么,中国城市想象的本土资源在哪里呢?
笔者以为,中国传统诗性文化至少可以看作是这种本土资源之一.刘士林曾经说,中国传统诗性文化有两种资源:一是北方诗性文化,它是以“政治——伦理”为原则,另一种是江南文化,它是以“审美——诗性”为精神.迥然有别的两种文化形态决定了江南城市与北方城市在文学想象上的完全不同.
(1)北方诗性文化中的城市想象
在中国城市文学中北方诗性文化其实已经渗透在文学的书写当中.诸如北京、西安、哈尔滨的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从文学语言、城市空间、到城市人的塑造,都具有一种大叙事的气魄,具有内在重伦理道德,外在对意识形态敏感的特征.特别是西安、哈尔滨这两座在以往的城市文学研究中被忽略的城市,在其城市书写中已经为自己的城市树立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西安土里土气下的古朴和厚重,哈尔滨华洋交错下的伤感,都为中国的城市文学增添了独具魅力的城市新形象.以贾平凹的西安想象为例.从《废都》、《老西安》到《高兴》,贾平凹的西安想象是如此独具一格.在城市怀旧中,当别人都在卖弄皇城根的富贵、上海滩的洋气的时候,陕西人贾平凹则反其道而行之,捣弄起了西安城的“土气”.需要强调的是“土”并不是对城市文化风格的贬低,更不像有人所说的“这些西部小说家们正在享受着城市文明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可是他们却一再醉心于乡土情结中而不愿聆听‘城市化’的脚步”,是作家们对城市现代化的排拒.首先要肯定的是,贾平凹对西安这座古老城市怀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认为从历史上追溯西安的城市文明历史与北京和上海相比毫不逊色,“要了解中国近代的文明就得去北京,要了解中国现代文明得去上海,而要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却只有去西安了”.贾平凹对西安城市的精神内涵有着准确的定位:“它具
城市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城市书写如何本土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