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论文范文,与欧美城市规划理与方法对美国郊区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城市规划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欧美城市规划理与方法对美国郊区的影响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城市规划及现代建筑及城市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城市规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功能区域,而一个典型的城市分区制法令可能有20或30个功能区域.[19](P28)分区制确实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有利于健康、安全、道德、福利、保护住宅区、保护财产价值等.但分区制使美国城市的功能要素严格隔离开来,特别是在郊区广阔的空间里,形成了功能单一、互不联系的住宅区、办公园区、工业园区、购物带等,这种分布使郊区缺乏一种统一完整的社区感或整体感.分区制使人们的生活要素超过了步行的范围,驾车出行成为唯一的手段,人们也不能在一次出行中完成多种目的,人们不得不驾车奔波于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从而导致了交通流量的增加,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分区制违背了经济规律,浪费了基础投资和资源能源.克里格指出:“我们的规划工具——分区规划法令——规定了分割的、分散的郊区发展,而分区规划法令实际上使我们不可能把城镇的那些优良品质综合起来.”[7](P44)另外,分区制还导致了居民阶层和种族方面的隔离.分区制保护的首先是大型独户住宅区,也就是把白人主体民族和中上阶层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社会下层和少数族裔排除在外.某个评论家曾写道:“分区制度的基本目标就是将他者限制在他者所属的地方——将他者排除在外.如果他者已经进入的话,那么它的目标就是将他者限制在有限的地区内.他者的确定身份在全国各地稍有变化.黑人、拉丁美洲人和穷人符合他者的条件.在很多地方,天主教徒、犹太人和东方人也是他者的目标.老年人也符合他者的条件,如果他们是公共住宅的居民的话.”[4](P62)因此,分区制是美国城市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三)美国街区和街道分布模式与道路类型
在美国的郊区规划中,街区和街道布局的不合理是导致城市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郊区街区和街道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型街区、尽端路和曲折蜿蜒的街道布局、等级制街道布局等,这种街区和街道布局非常不利于人们步行,加重人们对汽车的依赖.同时,这种布局模式也不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导致了居民社区感或共同体感的丧失.前文提到,在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之下,美国人也实施了自己的田园城市项目,但由于国情不同,美国人并没有照搬英国的田园城市模式,而是有自己的独创之处.美国规划师克拉伦斯·佩里(ClarencePerry)于20世纪20年代在参与编制纽约区域规划之时,提出了“邻里单元”(neighborhoodunit)的思想,并且在雷德朋付诸实施.雷德朋占地1300英亩,包括三个邻里.每个邻里以学校为中心,由“超级街区”(superblock)所组成,每个超级街区面积为30~50英亩,四面由街道环绕,沿街道建立住宅,而住宅面向街区中心的公园而非面向街道.[6](P168-169)这种超级街区的布局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各家各户的院落和后巷(或译为甬道)的布局模式.另外,雷德朋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不是以人为尺度,街道实行分级制,从主要道路通向局部性支路,最后通向按照“尽端路原则”设计的、服务于一小组住宅的局部性道路,这种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朋布局形式”.[5](P41)这种布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网格状的街道布局.雷德朋的街区和街道布局模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一,超大街区延长了围绕该街区的每条街道的长度,从而使路口减少,从一条街道上的某地到另一条街道上的某地的步行距离延长,增加了步行者的困难,导致人们更加依赖汽车,从而增加汽车流量.其二,由于住宅面向中心公园而背对街道,使街道显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行人稀少,扼杀了街道公共生活,也使街道失去了安全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契机.其三,道路分级制原则使汽车出入路径的选择性受到限制,汽车必须首先从邻里街道进入次级街道,再进入街区外的主干公路,这就使车流高度汇集于主干公路,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而传统的网格状街道布局可以有很多行车路线,路线选择性强,车流可以较为均匀地分布于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上,而不是集中于主干公路,导致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小得多.其四,尽端路的设计原则虽然强调家庭的隐私性,杜绝过路车辆,保护儿童安全,减少噪音、空气污染等.但是,这种布局却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交往.相邻胡同(尽端路)的两个邻居也许近在咫尺,但他们要交往,就必须先从一个胡同走出来,进入社区的主要街道,然后才能进入另一个胡同,从而增加了步行的困难,因此,人们的交往受到限制,从而使人们的社区感受到损害.
美国郊区就业中心的设计模式同样不利于步行和公共交通.许多郊区地方政府的分区制法令规定,开发商必须提供充足的停车场地,以免其就业人员将汽车停靠在附近的街道旁.但过多的停车场地一方面导致了就业中心过于空旷,造成土地浪费,破坏环境,而且还不利于人们步行,从而诱发了人们开车的欲望.
美国郊区社区中的道路系统很不完整,一般没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行人和自行车与疾驰的汽车共享车道,这对于前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罗伯特·塞维罗调查的郊区就业中心内,只有1/4拥有自行车道,而且它们并不是用来通勤,而是用来休闲娱乐的.而人行道更是断断续续,不成体系,而且往往被各个地产边界所截断,也没有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穿越马路十分危险.[20](P60)
由此可见,美国郊区的街区和街道布局不合理,道路体系不完善,比如街道和公路分级制、超大街区、尽端路原则、弯曲的街道、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的缺失等,这种街区和街道布局对步行出行和骑自行车出行十分不利,从而推动人们开车出行,造成交通拥堵.另外,这种布局模式还不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尤其不利于老人和儿童的交往,造成老年人生活不便,儿童、妇女孤独寂寞,乃至邻里关系淡漠,社区感的丧失.
总之,欧美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美国郊区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初衷本来是疏导大城市人口,建立自给自足的小城镇和城镇群,即社会城市,从而防止大城市的空间蔓延,并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不平等现象.但这种田园城市思想中包含了分散化的基因,人们有选择地截取了这种分散化的基因,却剔除了其社会改革的精髓,因而在田园城市思想还没有越出英国的国门之前就已经嬗变为“花园郊区”思想,而这种思想在美国更是大行其道,成为20世纪美国郊区发展的主流思想,从而导致了美国郊区的主要空间特征之一,即低密度蔓延.当然,美国本土的低密度开发思想同样难辞其咎.另外,美国郊区空间结构的另一主要特征就是土地利用模式的分离,这种特征的形成受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美国本土的规划思想即分区制思想影响,而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欧洲现代主义规划理论传入以后,两者叠加起来更是获得了难以抵制的声势和影响力.美国郊区空间结构的第三大特征就是其街区和街道布局的不合理,比如大型街区、尽端路和曲折蜿蜒的街道布局、等级制街道布局等,这种道路模型,既受到了欧洲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更有美国城市规划界的独创.美国郊区的这三大空间结构特征对美国大都市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EbenezerHoward.GardenCitiesofTo-Morrow[M].Cambridge:TheMITPress,1965.
[2]PeterHall,ColinWard.SociableCities:theLegacyofEbenezerHoward[M].NewYork:JohnWiley&Sons,1998.
[3]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PeterHall.CitiesofTomorrow:anIntellectualHistoryofUrbanPlanningandDesignintheTwentiethCe
城市规划相关论文范文,与欧美城市规划理与方法对美国郊区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