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有关论文范文,与师德修炼的内省—反思机理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道德有关论文下载,关于师德修炼的内省—反思机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及道德修养及社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师的自悟、自觉去完成.其中,教师自身的自悟、自觉过程尤为重要,它是一名教师在自己心目中形成稳固、坚定的道德观念(即心中确立对道德规范的“内心信念”)的关键所在.其二,教师在道德观念或理念的支配下生成道德情感.人类的意识可以分为较高的思维理性与较低的情绪、情感两个层次,思维理性对情绪、情感有着调节、控制的作用.从道德理念向道德情感的生成、转化过程就渗透着思维理性对情感情绪的调控作用.从行为发生的角度看,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发生确实要在道德情感的驱使下才能完成.但是这种道德情感是否受到道德理念的支配与调控以及调控程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道德情感生发的持久性并进而影响到道德的践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心目中的道德理念愈坚实、明确,在遇到挫折时生发出的道德情感愈强烈,对道德理念的践行也就愈加坚定.其三,教师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道德的践行对于教师道德的修炼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它使教师头脑中建立的道德观念不再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的层面上,而是将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道德观念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通过道德的践行,教师可以对道德观念有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
由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诸多条件的限制,对于教师而言,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心目中的某一道德观念并不总能付诸实践,从而使道德流于表面,甚至走向道德虚伪.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道德主体心目中的道德意志不够坚定,即从意志层面上看,道德主体的道德观念在心中没有牢固地扎根,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就会动摇,甚至放弃对道德信念的坚守.
那么,怎样才能使得教师心中的道德观念笃实而坚定呢?唯一的途径是回归理性.如前所述,道德的本真之处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悟、自觉以至自律,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使道德主体对心中的道德观念笃信不疑,成为其心目中坚定不移的道德理念.教师作为师德的主体必须彻底领悟心目中的道德理念并将其内化入心,进行一番理性的认知.这一理性认知过程的完成并非易事,它是通过教师灵魂深处的内省与反思,实现对道德观念的自主认知和理性超越而完成的.
所谓内省,是指教师作为道德主体对某一师德规范在心底进行省察、认知,深刻认识该规范的来龙去脉、确立的缘由等,是道德主体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对道德理念或规范进行洞察、透视并彻底领悟.内省的特点是指向主体自己的内心,从而也就排斥了在道德修炼方面的外在说教和强制性的简单服从,强调理性认知、以理服人的重要性.所谓反思,即反观性思考,是指道德主体反求诸己,对过往生命历程中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践行的情况进行追溯,进行再思考、再认识,总结经验与教训,从而形成对某道德规范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对某道德规范的认识就会停留在表面,这样的道德践行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教师道德修炼中的内省与反思各具有不同的内涵,同时二者又有着关联性.内省确定了修炼是基本指向——道德主体本身,其宗旨是教师自身对师德规范的省察和领悟,强调教师在内心建立道德理念的重要性;反思则通过道德主体对过往的道德践行的各种表现——如言语、行为等进行检视、审查,进一步深化对心目中的道德理念的认识,从而使其内化于心,在心底牢牢扎根.
道德修炼中内省与反思的统一构成了教师道德修炼过程中的内省一反思机理.事物的机理也称“机制”,是指事物的构造、功能及在此基础上事物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是事物内在规律的一种表现,是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关系的真实表达.循此机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达于本真,从而更好地驾驭事物,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和实践活动的效用.内省~反思机理反映了教师道德修炼中的内在规律性,认识并运用此机理对于教师更好地进行道德修炼、切实提高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内省-反思机理在师德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如前所述,对于道德主体而言,心中的道德信念愈坚实,转化成的道德情感也就愈强烈,对道德信念的践行也就愈坚定不移而信守如一.诚如朱子所言:“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皆不可偏废.”(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因此,教师道德修炼的内省一反思机理对当今我国社会的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对于改变师德建设中道德教化与道德践行相分离的现状有着积极意义.在教师道德建设中道德观念的教化与践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某一道德规范通过教育等渠道使主体认可了这一规范,在心目中确立了这一道德观,是道德教化的过程.道德主体进一步将心目中形成的道德观付诸实践,去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即道德践行.只有
道德有关论文范文
其二,奠定了未来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偏重于外在形式上的道德说教,而忽视道德信念在道德主体心中的认可和扎根,道德建设偏离了理性的轨道,削弱了道德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在教师道德建设方面,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思想品德方面的诸多要求,但却很少让教师自己去讨论、去研究、去领悟为什么要这样而不应那样.师德规范对于教师而言是强加的、被动的,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理性自觉了.师德修炼的内省
反思规律的揭示,有助于道德建设回归到理性的本真并进而实现理性的超越.师德规范经过教师的自觉领悟、理性认知以及深刻反思,将会在其心中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必然会将该信念付诸实践,使道德信念与道德践行在理性的基础上实现统一.
其三,有助于教师个体进行道德修炼、提升道德境界.师德修炼的内省-反思机理的揭示,拓展了教师个体自觉进行道德修炼、切实提升道德境界的可靠路径.在师德修养仅作为评价教师的形式上的条文规定而又无法具体、真实地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师德主体在这些形式上的规定面前,实质上处于被动的、简单服从的地位,根本无暇去问及和领会这些师德规范的真谛或缘由.这种在外力作用下的道德修炼扼杀了教师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从而使修炼的结果大打折扣.对内省-反思机理的揭示及理解能够充分调动教师进行道德修炼的主动性,适应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自律的心理特点.
责任编辑;杨义芹
道德有关论文范文,与师德修炼的内省—反思机理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