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制度经济学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问题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危机相关论文提纲,关于制度经济学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问题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危机及旅游及生态环境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危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旅游危机事件高发已经成为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威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事件具有爆发频次更快、治理难度更艰巨、涉及范围更大、调控意义更大的显著特点.其形成原因不但在于特殊生态环境,更与复杂敏感的民族关系和国家制度安排有关.因此,管理对策在于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系列制度创新,及时构建预防机制、应急机制和恢复机制,实现旅游危机管理的制度化和高效化.
[关 键 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制度成因;应对机制
[作者简介]窦开龙,四川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四川成都630040;南宇,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甘肃兰州730030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136-04
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影响要素是旅游环境安全.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事件此起彼伏,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对策,势在必行.
一、旅游危机的内涵、类别及演化机理分析
旅游危机指的是对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安全和良性运行状态形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时加以调控的各类非预期性事件,对旅游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突发性.由于人类自身认识不足、危机长期潜伏等内外部原因结合,旅游危机在条件成熟时会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事件的紧迫性要求人类必须采取断然措施进行化解.否则只能措手不及,后果严重;二是危害性.由于出乎人类预期,旅游危机带来的是群体性生命财产安全受损,并对正常的产业运行和社会秩序形成严重威胁,还造成社会恐慌甚至动荡;三是公共性.由于旅游系统和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互相交织,一旦旅游危机发生,必将引发相关系统“共振”,形成“连锁反应”,并在短期内演化成
危机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危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8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造成旅游危机的因素极其多样,不同学者基于不同层面作出不同归类.基于诱因视角,本文将其划分为自然灾害型、经济社会型、疾病卫生型、综合型四类.其中,自然灾害型由火山、地震、泥石流、台风、暴雨、洪水、火灾、冷冻、雪灾、海啸、雷电等引起,经济社会型由经济危机、政治动乱、军事冲突、局部战争、恐怖袭击、文化隔阂、宗教对抗、安全事故、社会谣言等原因引发,疾病卫生型主要由人类或动物流行病(如甲型H1N1流感、口蹄疫等)引发,多表现为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综合型由以上因素综合形成,加大了社会和产业秩序重构的成本.
旅游危机有自身演变过程和规律.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划分为五大演化阶段:潜伏期,以静态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酝酿的长期性,不以为人类所察觉;爆发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爆发条件具备,危机经过酝酿阶段后突然爆发;蔓延期,以极快速度在大范围内扩散,波及各个旅游行业;衰退期,由于自身影响力的减弱和人类应对措施控制,危机趋于缓和,旅游经济损失减弱;消亡期,危机消失,社会经济秩序趋于正常,旅游业开始复苏.因此,人类危机管理模式也经历预防、预警、控制和恢复等演化阶段,同时具有非程序化、信息非对称性和风险性特点,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常态性特征.
二、转型期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问题凸显
(一)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表象的特殊性
除体现公共危机共有特点外,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还具有如下个性化特征:
1.爆发频次较多
和内地及其他民族地区相比,由于环境特殊,西部民族地区近年来发生了一些旅游危机事件.这给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应对难度更巨
复杂多样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使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治理难度加大.例如,西部地区多大高原、大沙漠、大戈壁,河流纵横分布,峡谷沟壑密集,交通建设滞后,救援人员进入很难,应对工作开展缓慢;部分地区地处海拔较高,使外部救援者适应救援环境较为困难:本区域内多民族聚居、杂居,社区群众和救援队伍之间无法开展有效交流;民族地区地处生态边缘区,生态环境恶化态势逆转绝非易事,费时费力;信息技术不发达,旅游危机信息不对称,助长了谣言的传播和扩散.
3.涉及范围更广
旅游危机事件涉及到西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关系、经济格局、社会状况、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犯罪现象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互相交织,互相重叠,牵扯众多;旅游危机影响不但对西部产生威胁,还波及中国甚至世界,对全球旅游业发展和地缘稳定具有巨大危害;西部边界线漫长,接壤国家多,跨界民族多,部分敌对势力具有国际背景,使旅游危机影响具有跨国境性,因此应对措施也需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和相关群体利益.
该文来自: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39216.html
4.调控意义更大
西部民族地区地处文化生态双重边缘区,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为明智之举,因此,旅游危机对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制约和危害显而易见.一是旅游投资环境受到影响.由于恐怖活动和社会犯罪事件多发,外来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投资减少,经济下滑;二是旅游收入受到影响.由于害怕在旅途中出现不测,许多居民不愿意前去西部边疆地区,导致客流减少;由于安全的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旅游者不敢在夜晚出来休闲,极大影响了本地少数民族居民旅游收入增长:三是社会经济类事件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严重破坏边疆安定团结,威胁国家形象.因此,旅游危机治理和应对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促进边疆居民增收,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二)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内在机理的特殊性
1.生态环境特殊脆弱
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使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及其脆弱,为典型风沙区、水土流失多灾区、多地震区和高寒灾害区,也是生态类旅游危机多发区.一方面,自然条件本身恶劣.西北民族地区密集分布大尺度自然地表景观,地表结构复杂多变,远离海洋,地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大风、沙尘暴频繁爆发且比较严重;为世界两大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我国三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藏高原)交界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为典型地震带.另一方面,处于人口压力和政治原因,盲目过度开发,自然环境趋于恶化,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指数早已超过了安全临界线或警戒线.
2.民族关系敏感复杂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各民族各族群之间和睦相处,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民族关系,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得出现一些民族矛盾,民族关系问题凸显.一是产权制度不完善影响民族关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石油、煤、天然气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国家对其进行低价收购,当地居民没有享受到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反而还要承担环境污染等经济社会成本.从而影响民族关系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二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影响民族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国家首先开发沿海地区,西部民族地区暂时未纳入开发范围,引起少数民族的社会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容易形成民族隔阂,给政治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社会转型中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转变影响民族关系.我国“橄榄型”或者“洋葱头型”社会结构尚未发育形成.不完全“哑铃型”或者不完全“生梨型”结构形态在短期内很难完全改变,阶层之间关系出现紧张,为旅游危机事件爆发埋下隐患;四是敌对势力的介入和破坏影响民族关系.在中国崛起大背景下,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等利用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活动猖獗,给西部边疆地区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带来负面影响.
3.旅游危机应对机制更为欠缺
我国危机应对机制整体不健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应对更为
危机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制度经济学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问题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