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新制度经济学:一个理概括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学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新制度经济学:一个理概括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新制度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174;而揭示:古典契约相当于市场治理,新古典契约对应于三边治理,而关系契约则对应于双边或层级治理.现实中的绝大部分交易活动都是由上述三种契约支持的,它们与各种治理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市场和企业就不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只是不同的治理机制而已,其间还存在大量而连续的混合制.这些机制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适应性、激励强度和行政控制等方面.市场是自发适应作用发挥最充分的机制,它具有高强度的激励效果,交易各方处于自主地位,对彼此的控制能力很弱.而企业是自觉性适应作用发挥最充分的机制,它的激励强度最弱,交易各方处于不平等地位,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混合制则处于二者之间,它在适应性、激励强度和行政控制方面都处于中间值.(三)政府与微观主体的统一
政府和微观主体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是分开的,它们按不同的动机和目标各行其是.微观主体关心的是个体利益,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被视为正当的,利益驱使他们做出各种抉择.政府关心的则是整体利益,它被视为公益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从早期的“守夜人”到现代的弥补“市场失灵”的角色莫不如此.但NIE为我们揭示了二者的一致性.与其他组织一样,政府也是由个人组成和运行的,这贯穿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作为“人”所具有的特点,而一厢情愿地假定他们都是全知全能而大公无私的.他们也存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也有动力在一定约束下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政府于是就褪去了往昔的神圣光环,它也会“失灵”而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这样,分析政府和个人就可以采取统一的框架.我们由此可以理解政府诸多行为的前因后果,从而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政府问题受到了D·诺思等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从林毅夫[8]对此类文献的综述可见一斑.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既然NIE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那么后者的基本分析方法,比如边际和均衡分析,就仍为NIE所普遍采用.除此之外,NIE还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思路或方法,我们把它们主要归为以下三类.
制度因素分析这个思路是最容易被大家想到也是运用最普遍的,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方法联系最紧密.新古典经济学习惯于分析行为主体在既定约束下的最大化问题,萨缪尔森等人为该方法的规范和推广提供了基础.许多学者采用该思路来分析制度或组织问题,不过在技术上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是把制度视为相对独立的要素;其二是把制度视为经济决策的约束条件.M·詹森和W·麦克林1979年提出的一个生产函数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Q等于FR(L,K,M,C:T)
在该式中,制度安排C和劳动L、资本K以及原材料M等要素处于同等地位,都为产出Q做了贡献;而C的选择则受制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R.它启示我们要在考察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来确定可行的制度安排,进而分析它对经济活动的意义.但该思路的真正困难在于如何衡量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大小.如果我们像D·诺思那样把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不是组成部分,或者像马克思那样把制度视为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那么这种衡量工作恐怕就是缺乏根据而难以企及的.
(二)比较制度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习惯于假定存在一种资源配置的理想标准,即帕累托最优,并以此来评价现实的资源配置效率.R·科斯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它最终导致了思维的松散,因为所比较的替代对象的性质从来就不清楚.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种资源配置都是最优的.即使存在低效率,我们通常也能从约束条件上找到原因,因为最优都是在既定约束下的最优.因此,这种思路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与此不同,NIE通常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它不是在理想标准与现实“不完美”的制度安排之间进行选择,而是比较可行的各种备选方案的效率优劣.如果一种制度在所有可行方案中是最有效率的,那么它就是最优的.
在比较各种制度或组织时,NIE主要考察它们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差异.这是因为交易成本是它们存在和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一个无交易成本的世界中制度是不重要的.与之相应,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或组织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而我们评价制度更替的效率时,也主要看它是否实现了交易成本的节约.这个方法也可以间接地衡量制度的贡献.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我们采取不同制度而产生了不同效果,那么就可以用制度来解释这种差异.不过,要比较准确地做到这一点,需要保证初始条件相同或很少变化.
博弈分析博弈论与制度分析结合的时间较晚,最早可追溯到A·肖特1981年的著作.[9]与将它引入经济学其他领域所起的效应一样,博弈论的采用也推动了我们对制度问题的研究,这主要体现在制度演变方面.[10]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合作.在一个组织、社区或领域内,单个主体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主体的收益,因而各主体之间的行为影响具有相互性.而博弈论则是一种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如何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理论.它既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均衡方法,即各理性人在既定约束下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又考虑了他们之间存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因此,博弈论不失为一种研究制度的有力工具,二者结合被视为经济学发展的很有前途之域.
目前博弈论较多被用于分析制度变迁问题.一种制度无论是产生还是变迁,都是不同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制度稳定意味着各参与者行为结果已是最优,因而无动机改变目前决策;而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使得参与者积极追求新的最大收益,原有制度就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认为制度是博弈规则,其创新与变迁分别对应着参与者对游戏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但制度并非像一个博弈规则那样简单,该规则如何形成以及为何变化也有待进一步探究.换句话说,除了理解理性人在不同规则下的最大化行为,我们更需分析这些规则自身的前因后果.五、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NIE各理论分支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内在一致性.NIE一方面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坚持个体主义和理性精神,采用均衡和边际分析;另一方面又有了一些重大突破,改变了行为主体和分析对象,实现了企业和家庭、市场和企业以及政府和微观主体在分析上的统一.NIE诸多分支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定理展开的,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对科斯定理的具体延伸.而制度因素分析、比较制度分析以及博弈分析等方法也显示了NIE的自身特色.本研究并未概括NIE的全部内容,尤其是与OIE相关的部分;而只是对其分析框架的一个提炼.这至少有助于我们理解NIE现存的主要内容,从而有助于我们对NIE的进一步研习.
参考文献:
[1]T·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E·弗鲁博顿,R·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M·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M·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45.
[5]段文斌,等.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新制度经济学:一个理概括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