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方面论文范例,与健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政治协商方面毕业论文网,关于健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协商及民主政治及大学政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政治协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我国协商民主而言,相较于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渠道的多样性而言,协商民主制度本应具有的公众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促进决策科学化的优势似乎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而民主协商的要义正在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所有政策相关者的利益和愿望在政策的出台与执行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尊重与保障.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而且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2)也就是说,要增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且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间都要坚持政治协商,使协商民主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增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除了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与执行的全过程以外,还要考虑扩大参与政治协商的主体范围.目前作为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渠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展现协商民主的主要舞台.而政协委员虽然来自社会各界,其成员构成虽然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最广的涵盖面,但显而易见的是,政协委员基本上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且都不是经选举而是经由推荐与协商产生,这样的成员结构无疑会影响到政治协商的普遍与平等要求,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协商民主的实效性.所以,在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与委员数量不作改变的情况下,就应该要求政协委员密切与社会各界普通群众的联系,这样才可能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愿望,政治协商的内容与结果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作用.
最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还需要增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识.正如一般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一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需要普及和增强全社会的协商民主意识.西方学者质疑协商民主可行性的另一个角度就是:在一个多元文化和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如何让所有公民都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并且都能保持理性以达成共识?公民为什么会有参与政治协商的积极性?而如果没有公民的普遍、平等、理性的参与,那协商民主就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西方学者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每一种政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都需要相应的政治文化的普及,更何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众的民主意识总体上比较薄弱,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也亟待提高.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和增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识.就现阶段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识的核心要素就是全社会,包括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内,要形成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性的共识,培养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积极性,树立进行政治协商所需要的平等、尊重、理性、宽容等基本理念.可以说,普及与增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识本身就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注释:
(1)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家刚在其所著的《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认为,“协商民主”一词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JosephM.Bessette)较早提出.
(2)《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3)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就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出了战略部署.
参考文献:
[1]陈炳辉.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利普哈特的民主理论[J].江淮论坛,2012,(1):80.
[2][澳]何包钢.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
[3][美]戴维·米勒.协商民主不利于弱势群体?[C]//[南非]毛里西奥·帕瑟琳·登特里维斯,主编.王英津,等,译.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39.
[4][美]乔舒亚·科恩.协商与民主合法性[C]//[美]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主编.陈家刚,等,译.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美]埃米·古特曼,丹尼斯·汤普森.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C]//谈火生,等,编译.审议民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
[6][美]约·埃尔斯特.导言[C]//[美]约·埃尔斯特主编,周艳辉,译.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7]王印红,张清清.网络民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
[8]何红彬,张俊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防范与化解机制探索——基于协商民主与协商治理视角的分析[J].行政论坛,2011,(4):12-15.
[9]李君如.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作用[EB/OL].[2012-12-18]http://cpc.people../n/2012/1218/c64387-19936501..
政治协商方面论文范例,与健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