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检索,与接地和物的文学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理论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接地和物的文学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及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的关系问题时,朱立元认为刘为钦基于人与自然的二分法,对文学与自然关系的阐释存在明显失误,没能深入把握文学阅读的审美特质.文学的描写的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都是人化的、人的心灵化的自然.一旦进入文学,都必定已经是人化、人性化、人情化、人格化、心灵化的自然,“把文学创作和作品归结为认识论和知识论形态,这显然是片面的”朱立元:《对“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再认识——对刘为钦先生观点的若干补充和商榷》,《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马大康的《文化政治应该慎行——也谈文学理论的重新政治化》也具有将文学理论问题中国化、本土化的自觉意识马大康的观点也是有感而发的,并不唯独是针对姚文放发表在2011年的几篇文章的回应(《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文化政治三维度》(《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和《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在对文学的文化研究取向上,文化政治成为近些年来关注的焦点,这里不仅包括文艺学界对各种西马理论和后学理论的文化政治维度的接受,而且还包括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大量以此为视角对中国思想、文化、文学问题的分析..他认为,这次借文化研究而重新政治化,未必是件好事.“当今的文化政治恐怕很难逃脱这般命运.讲身体的文化政治,往往落入身体崇拜;讲后殖民理论,则又摆脱不了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瓜葛.看看那些打着后殖民理论的“洋式”旗号来捍卫“民族传统”、捍卫“国粹”的做派,总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因此,“真正有价值的文化批判就需要有这样一种独立立场.立场失去外位性,任何文化批判都无法开展;而这个处于外位的立场一旦丧失‘自己的’独立性,那也就真的有可能入东方主义的辙了”马大康:《文化政治应该慎行——也谈文学理论的重新政治化》,《文艺争鸣》2012年第3期..从这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如果要更好地接地气,首要的是辨别何为真问题,何为假问题;其次是如何历史化地讨论理论问题有现实针对性及其有效性范围,而不是将之泛化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再次是如何超越“古今中西”之争,不在问题讨论之前先将问题简单定性,“古”问题到今天也未解决,这就仍然是“今”问题;“西”问题在中国本土也有反映,它也就同样是“中”问题.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理论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学士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6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中国问题
与文学理论本土化、接地性问题相关的,还有另一个持续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里牵涉的问题极多,如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思潮流派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二十世纪的新发展,即所谓“西马”问题?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已有近一百年,我们是否仍然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西方”的产物,而在中/西的维度讨论“化”的问题?等等.可喜的是,2012年,这些问题的讨论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在直面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中国问题,做出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2012年《湖北大学学报》第3期上发表了一组讨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的文章,分别是孙文宪的《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王庆卫的《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和韩军的《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接受》.看上去这组文章的主题有些分散,一篇讨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本身的认识,一篇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新进展,一篇讨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传统问题.但其实有着内在的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不同于此前绝大多数学者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架构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是,孙文宪有意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独特性.他认为马克思批判异化劳动的观点其实是在哲学人类学视域中提出的,这使得马克思对审美活动及其意义的阐释有了比西方古典美学更丰富也更深厚的人学内涵和历史内涵.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理论定位,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所特有的社会/政治批判维度和文学价值观孙文宪:《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湖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建立了人类学维度,才能有机地将此前我们视之为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阶级论”统一起来.王庆卫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分析也有着超越过去将马克思主义狭隘地等同于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冲动.在他看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继承和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的理论基础上,对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归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分析,从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意识形态与话语分析”方法的引入,生态批评有可能成为一个结合了社会批评、形式批评方法的全新批评模式,也使文学批评在人学品格上阐释文本的生态意义成为可能王庆卫:《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湖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韩军则力图恢复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复杂语境,并对其中的多元聚合因素加以细致考察.在他看来,“接受”是受现实政治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知识主体不断调整其角色与位置,面向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受众而最终作出的选择.比如,知识主体有一个从士阶层、启蒙知识分子到革命知识分子的转变,他们所面对的民众也有“臣民”、“国民”、“人民”的区别.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建构,既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生成其问题指向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外文化资源不断交汇生成其理论形态的过程”韩军:《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接受》,《湖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除了这组文章之外,张永清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也具有与之相同的理论取向.他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向,其理论基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这种文化转向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上的后果,就是“从书面文本向视觉文本、从语词感受向视觉快感、从语词向图像的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存在着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相等同的问题,也存在着把文学、文化问题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的问题.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缺少文学性、审美性的问题也很突出张永清:《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西北大学学报》2
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检索,与接地和物的文学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