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检索,与接地和物的文学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理论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接地和物的文学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及大学学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981;一定低俗或庸俗),“必须模式化、类型化,个性化、独创性、探索性、实验性、先锋性只能是少数艺术家圈子里的事情”,大众文化批评的价值尺度,不应该是宗教价值尺度或精英价值尺度,也不是某特定社会群体价值尺度,而应该是适合于公民文化的普遍价值尺度陶东风:《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文化的有机融合》,《文艺研究》2012年第4期..肖鹰强调仍然要坚持大众文化批评的精英文化立场,既要立足于传统,也要着眼于未来的文化认知,保持批评的独立性肖鹰:《中国文化的问题在精英文化取向的下滑》,《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5期..张柠的看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大众文化批评应该“放弃学院派知识体系中那些僵硬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方法,用正常心态面对新生事物,用中立的价值立场去观察和分析,用非排他的观念去面对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念”,并最终指向发生学的意识形态阐释张柠:《发生学的意识形态阐释:大众文化研究的新范式》,《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5期..四、理解新媒介和视觉图像:面对新的文学现实新的文学现实是什么?新媒介的兴起、视觉文化的泛滥以及所产生的对文学创作、传播、阅读等诸方面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公认无可回避的文学现实问题了.不过,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思考新媒介和视觉图像,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将它们视为文学的对立面,视为洪水猛兽,从而强化呵护文学传统的保守主义立场.进入2012年,这一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在新的文学现实面前,文学理论的研究者开始找到了理解新媒介和视觉图像的学术自信.
在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中,不再局限在当代大众文化、媒介文化语境,而是重建其与传统的视觉艺术文化传统的关联,从文艺美学、艺术哲学、艺术史的角度反观视觉文化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为视觉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表征.张法以“Image(形象/图像/意象)”为关 键 词,从比较文化的角度考察了西方视觉观念的变迁.在他看来,“Image”在西方主要与三个方面相关:由主客互动而来的影像,主体心理运行的意象,由主体外化而成的艺术形象.这三个方面为image在中国的三种不同译法奠定了基础张法:《西方文化和文论中的Image——从比较文化和比较文论的角度看Image(形象/意象/图像)(之一)》,《河北学刊》2012年第1期..肖伟胜也在图像学的意义上反思视觉文化问题.他认为,图像是视觉文化研究最为关键性环节.他首先考察了“象”或“像”即图像(image)的基本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将图像分为物象、属象、意象和道象等四种类型.针对图像语义非常庞杂的局面,遵照语词的意义即用法的方法论立场,以“家族谱系”的方式将之区分为“图形”、“视觉”、“感知”、“精神”、“语词”和“影像”六种类型.进而考察了视觉文化研究与图像学之间既相关又存在着差异的关系肖伟胜:《图像的谱系与视觉文化研究》,《学术月刊》2012年第10期..金惠敏则从“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角度切入对视觉文化的分析.在他看来,这些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家中存在着一条或显或隐的思想主线,即将图像增殖作为审美化的推动力量,是谓‘图像学路线’”.图像增殖一方面作为审美化的直接推动力在大众文化那里得到肯定,但另一方面,由图像所造成的审美化在哲学认识论上是被批判、被否定的.因此所谓的“图像之罪,图像—审美化之罪,在于其对认识对象的遮蔽甚至模拟性取代”金惠敏:《审美化研究的图像学路线》,《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
由视觉文化影响而提出的“图文”关系问题,近年来逐步稳定成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理论问题.赵宪章从符号学的角度认为,“语言和图像有着不同的意指功能:前者是实指符号,后者是虚指符号,从而导致文学崇实、绘画尚虚的艺术风格及其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对语言和图像的关系史进行清理之后,赵宪章发现,“能指和所指关系的‘任意性’造就了语言的实指本性,‘相似性’原则决定了图像的隐喻本质和虚指体性”.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以语词为媒介的文学和以图像为媒介的视觉艺术之间的差异.但是,语言并非只具有实指性,它还可以通过隐喻等修辞手法赋予语词以虚指化、图像化的功能,“即语言脱离实指功能、变身为图像(语象)隐喻,从而滑向虚拟的文学空间”.这一特征使得文学语言有别于日常语言,“语言实指和语象虚指的交互变体而成就了文学”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从图文关系角度出发,我们获得的是对文学性的全新认识.前些年著有《形象诗学》的赵炎秋也参与到了图文关系的研究.在他看来,作为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的两种基本手段,文字与图像既有异质性的一面,也有互渗性的一面.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文字与图像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两种媒介的长处与不足、人类的艺术生产与消费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科技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彼此关系的重要原因赵炎秋:《异质与互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
与围绕视觉图像问题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相反,在对新媒介背景下文学形态的变迁问题的探讨则相对滞后和单薄许多.除了前些年的网络文学、玄幻文学、穿越文学、手机短信文学等现象的探讨之外,近年来以微博为载体的“微博小说”也应运而生,李海全和杨光宗初步关注了这一新生事物李海全、杨光宗:《媒介化时代的文学新景观———微博小说的定义、特征、前景》,《三峡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李存也在媒介变迁的背景上对以手机短信和微博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形式进行了“微文学”的命名,并初步展开了特征分析李存:《新媒介时代微文学发展研究》,《中州学刊》2012年第3期..这些初步的分析虽然显得稚嫩,但也是对新的文学现实的关注,随着新媒介文学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它们也许能够获得更加系统的理论分析.2012年6月26日,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会在中南大学成立;2012年10月20-21日,河南大学召开“新媒介与当代文论转向”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分会的成立大会.这些研究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新媒介文学开始正式进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系统化的研究正式开始.
(责任编辑:李亦婷王恩重)
关于文学理论论文范文检索,与接地和物的文学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