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进士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进士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进士及文学创作及宋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进士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两宋之时,科名之崇与文字之传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在宋代崇尚科名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进士高第者,其作品的传播方式带有时效性、附着性与增殖性诸特点,故作品传播途径广,留存量大.另一方面,处于科名等级体系最底层的几类士人,如特奏名进士、诸科等,受科名歧视的社会心理影响,他们的作品若非当世闻人推重,常不为世所重,不为人所称,加之总体创作水准不高,故创作队伍虽大但现存作品却极少.宋人科名观与文学传播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非文学因素干扰与影响文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关 键 词:宋代;科名;文学

中图分类号:D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6-0041-O8

收稿日期:2012-06-28

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人行卷与文学”(10YJCZHll6)

作者简介:钱建状,男,安徽芜湖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科举取士系两宋官员选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宋代的官员体系、人才结构、文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种分科取士制度,其考试科目包括甚广.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诸科之中,又分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法等科.常选之外,又有制科、童子科、书判拔萃科、经明行修科、宏词科、八行科等多种.这些科目,在宋代士民的心理结构与价值体系中所处位置之高低与分量之轻重,很不一样,有时甚至悬殊甚大.于是,在宋代社会的心理结构中,出现了互为依违的两种元素,一种是以“状元崇拜”为代表的“科名崇拜”,一种是对诸科、特奏名进士等科名的歧视.宋人这种矛盾的科名观,对宋代文人的作品留存与传播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一、科名崇拜、科名歧视的制度背景

自宋代以来,科举已成为寒士跻身官场、猎取爵位、施展抱负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非是途也,虽孔、孟无由而进.”两宋时期,凡获科名者,无论是进士还是诸科,都有出官的机会.而“出官”就意味着俸禄与社会地位.宋代民间流行之谚语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士人登科取仕的热望与诉求,被表达得非常露骨,也非常形象.更有甚者,即或没有正式获得科名者,只要参加了这场科名的争夺,也享有一定的“特权”.“凡于科试,即预士流.”科名是甄别士流的最客观的标杆.而一旦获取“士”身份,权益亦随之而来.现存宋人史料、笔记、文集中,就保存不少因参加科举而享有一定特权的事例.胡铨《及老堂记》载:“应得解进士父母年八十以上,与初品官,妇人与封号.”这是因准科名而泽及父母的事例.蔡杭《引试判》:“胡大发特乡下一豪横耳,身为隅官,等本合徒断等内胡大发称是士人,习诗赋,遂当厅出给《讼终凶》诗引试等寻呈,奉台判,粗通,姑免勘断.”这是举子习诗赋而免于刑事处分之事例.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士人一旦参与科举考试,即可以获得一定的司法豁免权.凡于科试者,“即预士流,等自今贡举人但曾预南省试者,犯公罪特听收赎.”蔡杭的判词,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据的.又,《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载:“崇宁三年,凡州县学生曾经公、私者复其身,内舍免户役,上舍仍免借,如官户法.”这是因准科名而免身役之规定.至南宋高宗朝,政府进一步规定,得解人——即预南省试而落第之人,同其他有关官员一样,可以蠲免丁税和职役①,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了乡贡进士的特权.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59760.html

获“准科名”尚有利益可图,而身登巍科者,则其政治前途之光明,更是不难想见.宋人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就曾明确指出,科名与政治前途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国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吕文穆公蒙正、张文定公齐贤之徒是也.及嘉祐以前,亦指日在清显.东坡《送章子平序》,以谓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等观天圣初榜,等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尧臣、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概连名等其盛如此.”

科举丰厚的回报极大地刺激了宋代士民参与科举的热情.据《御制辟雍记》记载,至大观二年(1108)正月,“如今天下被教养之惠,凡一十一万余人.”而至政和六年(1116)十一月,在学人数竞达二十万人.在这庞大的追逐科名的大军中,不乏仅为些许利益而滥竽充数者.政和七年(1117),给事中毛友又曾指出:“比守郡,见诉役者言:富家子弟初不知书,第捐数百缗钱,求人试补入学,遂免身役.比其岁升不中,更数年而始除籍,则其幸免已多矣.”将儒家传统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完全抛到脑后,入学为士之目的仅为“免身役”.所谓人心所趋,唯利所在.科场也不例外.


进士学位论文撰写
播放:37216次 评论:7882人

科名的得与失,关乎人心之极喜极悲、大喜大悲.但这种喜悲,仍是表象.若透过一层,不难看出,隐藏在“科名崇拜”背后的实质内容是官本位与实用主义思想.以“状元崇拜”这一风靡两宋社会的典型社会心理为例.《全宋笔记》第一编第五册《儒林公议》卷上载:“太宗临轩放榜,三五名以前皆出贰郡符,迁擢荣速.陈尧叟、王曾,初中第即登朝领太史之职,赐以朱绂.尔后,状元登第者,不十余年皆望柄用.人亦以是为常,谓固得之也.每殿廷胪传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人肩摩不可过,锦鞯绣毂,角逐争先,至有登屋而下瞰者.士庶倾羡,欢动都邑.洛阳人尹洙等尝曰:‘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状元崇拜”只是表面现象,在这一面纱的背后,实质意味着“不十余年皆望柄”的良好政治前途与封妻荫子的现实利益.如果没有这一制度为前提,则“状元崇拜”恐怕也不复存在.

一旦不同的科名代表官品的高低与现实利益的大小,科名崇拜的内涵就会发生变化,科名歧视现象就会产生.

赵宋开国之初,进士正奏名第一等授将作监丞、通判藩郡,第二等授大理评事、知令录事,第三等授初等职事,判司簿尉.北宋中后期以后,“第一名状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除中郡或下郡签判.”第一甲余人为文林郎.第二甲进士,授两使职官,第三甲授初等职官.第四、五甲授试衔官,虽未人流,但一二年后亦能出官.但特奏名进士,其待遇较正奏名则相差甚远.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载:“国朝科制,恩膀号特奏名.本录潦倒于场屋,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心尔,亦时得遗才.但患此曹子日暮途远而罕砥砺者,又凡在中末之叙,得一文学助教之目而已.或应出仕,盖止许一任.”有学者考证,进士特奏名第一等上、中、下,一般只能为从九品选人,授判、司、簿、尉乃至试衔官;第二等上、中、下,一般只能授试衔京师助教.一、二两等的出官人数限为二十三人;第三、四等授予官职更低,很难出官,且总人数限制为八十人.绝大部分特奏名进士终身不能出官.至于诸科,一般只授选人最低阶的判、司、簿、尉,注授最基层的文职差遣,大多数诸科出身的官员终生在选人阶徘徊,升任京官者很少.欧阳修《陇城县令赠太常博士吕君墓志铭》载:吕士元,咸平二年以诸科入仕,先后为县尉、司户参军、县令、司理参军、录事参军,最后卒于县令之职.吕士元的仕宦经历可为诸科出身者的代表.

同一科名的不同等级,意味着官职的大小与前途的穷通,不同科名间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利益差别.宋代的这种任官制度,不仅滋生出层级式的特权群体,更对当时的社会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现存的宋人的史料、笔记、文集中,对科名的推崇、赞美之词,绝大多数是加在进士正奏名的获得者身上,特别是在巍科登第者身上.而诸科、特奏名的获得者却很少获得赞誉之词.因此,就“科名崇拜”的主要内涵而言,它是指对进士正奏名,也就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等科名的热切渴望、追逐,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文化现象.而与此一现象相伴随的,则是社会各阶层对诸科、

1 2 3 4

进士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化工设计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书籍

轮机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毕业论文网络

大学生为何就业难

mba毕业论文网

动画毕业论文

大学化学论文

长江大学救人

doc下载 下载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