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教育现象学视野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视角转向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教育学类有关论文答辩,关于教育现象学视野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视角转向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学及师范生及伦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9;安排了一周教育见习,43%的学生认为这一实践环节的设计合理,但没有真正落实,47.3%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的时间太短,难以了解学校教育实际.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在“您在上教育学课时会借故旷课或早退吗”这一问题上,55.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上公共课教育学时不会借故旷课或早退,40.3%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偶尔借故旷课或早退,4.3%的学生认为自己会经常借故旷课或早退.可见,学生对于该课的重视程度一般,学习热情不太高,没有把教育学当作重要学科来对待.在“当老师上课提问时,您会”这一问题上,2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主动积极举手,积极参与,80%的学生则选择不参与或不举手,除非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可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对话.在“如果您有教育方面的问题,在课间时您会”这一问题上,只有31.7%的人认为自己在课间时会向老师主动请教,54.3%的人认为会问同学或自己查找资料,14%的人则会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这说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极为有限的,即使有教育问题,多数学生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
由此可见,学生虽然在公共教育学的课堂中不断接受知识、积累经验,但是这种知识和经验仅仅是平面的、抽象的,缺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意义理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难以内化为学生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结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一些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命题,但是由于课堂所学理论没有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因而,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仍将用自己固有的认知和常识支配自己的教育判断和教学行为.在访谈中,一位在职教育硕士指出:我早已忘记了大学公共教育学这门课的具体内容.我现在所用的很多教学方法,都来自于我以前所欣赏的老师,通过回忆和模仿他们的授课技巧、教学仪态及讲述风格来帮助我从事教学工作.即使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也只会去请教一些老教师,而很少套用那些教育学的理论.
(四)课程评价——缺乏实践关注
目前,对公共教育学教学制约最多的还是课程的评价问题.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师生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在课程的考试方式上,我校的公共课教育学考评采取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且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只有39%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这种考试方式是合理的,61%的学生则认为这种考试方式不合理,其中,在对现行考试方式持不同意见者中,43.7%的学生主张该课程的考评应为撰写论文,40.4%的学生认为考评应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与理论知识的测验相结合,还有15.9%的学生认为应采取其他考评方式.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出,期末考试应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查比重,应把学生的实习成绩或教学设计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列入期末考试的评分范围.这说明该课程的考评方式有待改革,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育理论,难以做到学与用的结合,难以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的实效.
由调查可知,高师公共课教育学在教材编排、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学的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学的教材内容抽象、空洞,没能总结一些很好的实践经验;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缺乏案例分析,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也不看书,考前搞突击复习,一学期过来脑子里留下的东西不多,更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性的学习.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很难有所提高.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唯学科、唯知识的局面成为当今教育学教学改革关注的一个主题,教育现象学的人文视角对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二、教育现象学视野下教育学教学的“生活视角”
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运用现象学的态度、方法思考教育学问题,认为:“教育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就是想让我们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按胡塞尔的说法,就是将它们先括弧起来、悬置起来.让我们首先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马克斯·范梅南关注教育活动中学生(孩子)的生活体验,提倡面向事实本身,注重体验、实践和反思,把生活体验作为教育反思的课题,注重从学生生活体验的视角来讲述教育故事和反思教育现象,关注这些体验对他们成长的意义,构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
(一)回归生活:关注知识的宏大叙事,更关注个体的经验叙事教育现象学秉承现象学的传统回到生活本身,回归生活世界,批判教育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脱离,批判教育活动中的知识中心,批判传统教育方式使人失去智性.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在母亲第一次凝视和拥抱新生儿时,在父亲静静地约束孩子盲目地横过大街时,在老师向学生眨眼睛对学生的工作表示赞赏时”,教育学就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也就是说,在极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因此,教育现象学把回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作为努力方向,要求每一位教育者直接地面对教育最源初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不断实现教育意义的生活世界中,显现教育学自身的本质.
我国现行教育学教材以学科知识作为编写的逻辑起点,强调教育知识的规范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重视教材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这种注重宏大叙事的教育学话语掩盖了教育起源于生活世界的事实,遮蔽了教育的本来面目,忘却了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真实存在.它用科学概念来描述教育问题和教育活动,把鲜活的教育世界与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堂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从而导致师范生完全疏远公共教育学课堂的现实.不可否认,教育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师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如果教育学的教学仅仅关注学生对于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的形成,而不是引导学生“经验”真实的教育生活、体味教育知识中的实践智慧,那么,这种教育学的教学也很难达到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目的.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只能造就出色的工匠,而不能造就富有教育心智的人.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一个人有可能会“学会了教学的所有技术,但却仍然不适合做教师”.
对公共课教育学而言,教育现象学的启示是让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世界,让学科化概念化的教育学教学回归到学生
教育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教育现象学视野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视角转向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