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心理学方面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新闻心理学及新闻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所动.四、“共情”是“走、转、改”的心理基础
有句成语叫感同身受,在新闻心理学中可以理解为“共情”,它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受访者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有研究显示: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在信息表达中,语言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由此可见人与人初次接触中90%以上的信息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而这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认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比语言更加真实的表达.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单单是听,更要从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等收集信息,并做出语言和非语言的回应是表明自己在认真的倾听.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联系当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媒体中轰轰烈烈的开展,如何才能写出“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仅有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躯体活动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在采访中做到“共情”,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共情”会让采访对象甘于吐露心声,也会使记者更加真实的了解采访对象,从而写出反映基层群众的酸甜苦辣新闻.
五、在一些较难沟通的采访中,记者中应该学会合理运用心理学技巧
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写道:“外交记者之访问,最希望其人之健谈,但具体问题,外交记者不可不预行设擒纵之法,至谈话时乃用擒纵之方法等”意思是:采访中,当采访对象谈话奔放时,记者要采取“擒”即设法控制对方,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预先策划进行;当采访对象问十句答一句时,要采取“纵”法,即营造良好氛围,唤起采访对象最佳心理状态,并利用巧妙提问,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许多心理学的知识.不表采访之意是为了放松采访对象的心理“不述己见”戒备,达到倾诉流畅的目的.“擒住问明”则是在受访者犹豫之时,用主动发问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心理学技巧的运用在采访中是非常有价值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通常会有三种不同的心理,乐于接受积极配合,中规中矩的配合,再就是防范甚至抵触.前两种的采访困难不大,但应注意对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加以合理的引导,采访出自己想要的内容情况.第三种情况也是采访的难点,通常会出现在一些监督、曝光或者受访者有顾虑的采访中.此时,记者应该采取主动,以恰当的表情,神态,语言,行动影响对方,平复对方情绪,消除双方交流的心理障碍,获得信任,引导对方进入良好的沟通状态.
采访考研的是人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记者应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常识和技巧,用新闻心理学来武装自己,并在采访中充分的、巧妙的运用它,我们的采访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采访也可以收到更好的效

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参考文献:
[1]孙晓阳.中国名记者丛书――邵飘萍[N].人民日报出版社.
[2]虞达文.新闻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
[3]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