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经济论文范例,与新经济地理学文献综述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经济论文格式,关于新经济地理学文献综述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经济及地理学及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标志着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结合,为经济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基本模型、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做出描述.
关 键 词: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研究现状
1.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
新经济地理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传统的古典区位理论,早在19世纪就有经济学家发现经济过程与地理位置相关.1826年,VonThunen在研究德国农庄的基础上,出版论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论述了地租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土地由于距离城市中心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一百年后,AWeber、WalterChristaller、AugustLosch在继承和发展VonThunen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德国区域理论,对工业区位和城市区位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6年,IsardW在著作《区位与经济空间》中将VonThunen、AWeber、WalterChristaller、AugustLosch等人的模型整合为一个统一框架,建立了“一般区位论”.1977年,Dixit和Stiglitz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简称D-S模型).1982年,艾瑟尔发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国内国际规模收益”一文,为空间经济学的系统形成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基础.1991年Krugman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完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山之作.1999年和2003年,Fujita、Krugman和威纳伯利斯分别出版了《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的初步形成,新经济地理学从此正式确立.
2.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模型
新经济地理学主要采用数学定量分析法,将现实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建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中心—外围模型、历史和期望模型以及区域专业化模型.
Krugman(1991)的中心-外围(Core-Periphery模型,简称CP模型)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诞生的标志,它阐明了规模报酬、运输成本和和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变的.
Krugman建立了一个既考虑历史偶然性又考虑预期的动态经济模型,即历史和预期模型,以此来分析它们各自在产业集聚的路径依赖问题上所处的地位.在经济分析中,历史和预期的相对重要性依赖于基本经济结构,特别是调整成本的大小.
区域专业化模型通过从产业间的垂直关联、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性三个方面来研究产业区域专业化的形成情况.
3.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李小建(2012)从学科渊源和继承发展出发,指出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有重叠,但在学科属性、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学科模式、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上仍存在许多差别.
安虎森(2006)点评了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等方面理论,认为,空间经济学为研究初始无外生差异的经济空间,使用了大量的简化假设.
殷广卫(2008)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聚集结构的稳定性、经济运行和区域结构的演化角度,详细地介绍了核心-边缘模型的运行机制并提出我国的产业集群、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兴起等经济现象都可以从中探求理论根源.
梁琦,黄卓(2012)简述了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结合.
王先柱,高彦彦(2009)总结得出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方面的贡献是对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研究,将垄断竞争模型应用于区域经济学领域,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框架.
花俊(2009)从理论规范学科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地理学城市区域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并就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名称进行了探讨,还从经济方法论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
刘爱文,艾亚玮(2009)将新经济地理学的两大主题和批判经济地理学的四大主题分别进行了阐述,然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批判经济地理学在认识论和方法上与新经济地理学迥然不同.
赵朝,周冠男(2010)在剖析了基于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之后,陈述了地区不平衡的产业政策、解决失业的“以工代济”政策和环境保护市场化后得出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似乎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张玉卓(2010)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比较,评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并指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四个发展方向.
范华锋(2010)从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对我国物流行业与产业聚集及规模经济递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的政策建议.
赵明霏,杨莹(2010)对天津引资数量进行空间集聚分析,同时又基于区位熵对天津产业集聚现象进行识别,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天津产业集聚相结合.
4.总结
目前,国外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以及福利和政策含义的探讨上,侧重制造业地理集中以及区际、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们日益重视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对于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研究文献还较少.
该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guanli/00106622.html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罗庆,祝英丽.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区分[J].经济地理,2012(7):1-5.
[2]安虎森,蒋涛.块状世界的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点评[J].南开经济研究,2006(6):92-103.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新经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5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3]安虎森.空间经济学:新视角新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102.
[4]殷广卫.空间经济学对称核心-边缘模型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108-116.
[5]梁琦,黄卓.空间经济学在中国[J].经济学(季刊),2012(4):1027-1036.
[6]王先柱,高彦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模型及其拓展——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贡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7]花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J].经济经纬,2009(6).
[8]刘爱文,艾亚玮.新经济地理学和批判经济地理学的分异[J].当代经济研究,2009(10).
[9]赵朝,周冠男.基于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解析《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10]张玉卓.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评述——新经济地理学与新古典经济范式的比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2).
[11]范华锋.新经济地
关于新经济论文范例
[12]赵明霏,杨莹.天津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J].产权导刊,2010(2).
[13]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
[14]BerliantM,FujitaM(2004)KnowledgecreationasasquaredanceontheHilbertcube.DiscussionPaperNo.14,InstituteofDevelopingEconomies,Japan.
[15]HansonG(2005)Marketpotentia,lincreasingreturns,andgeographicconcentrat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67:1-24.
关于新经济论文范例,与新经济地理学文献综述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