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法律论文范文例文,与关于道德法律化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德法律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关于道德法律化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法律及道德和法律及法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法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前,道德法律化被一些学者视为解决我国目前公民道德素质不高、道德滑坡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的良方.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判明道德法律化的基础或条件,对于社会调整,尤其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分析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与逻辑进路,对道德泛法律化提出否定,认为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是站不住脚的.
关 键 词:法律;道德;道德法律化
SomeThinkingabouttheMoralLegalization
Abstract:Atpresent,themorallegalizationisconsideredasasolutionwhichcansolvethedeficiencyofmoralqualityandtheincreasinglyseriousmoraldeclinesinourcountrybysomescholars.Makingtheboundariesbetweenmoralityandlawclearandascertainingthebasisorconditionsofmorallegalization,forsocialadjustment,especiallyforthenationallegalconstruction,havegreatsignificance.Thispaperanalyzesthetheoreticbasisandthelogicapproachofthemorallegalizationandnegativethemorallegalization.Iconsiderthattheexcessivemorallegalizationisuntenableintheoreticalandpracticalresearch.
Keywords:law;morality;themorallegalization
一、道德法律化问题的提出
道德滑坡问题时至今日已经不再新鲜,早在18路人对身受重伤的小悦悦无视之前,南京的“彭宇案”和天津的“许云鹤案”已经使中国扶不起老人,自此出现了太多的令国人汗颜的道德事件,在“小悦悦事件”前一个月,武汉市一位88岁高龄的李大爷因摔倒无人敢扶而窒息死亡,当时就有学者提出要将见危不救的行为载入刑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一问题在解答之前首先要厘清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它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保证实行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出发,我们则认为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外部行为,从而调整一定的利益关系,维护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道德自己的经济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道德的内容从层次上进行划分,可以表达为我们日常所说的价值、原则、规则、感觉和态度(道德情感)等.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法律可以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综上所述,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通过立法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显然有拔苗助长之嫌.而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则要依靠这个社会整体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法律的国家强制强迫人们服从法律所谓的道德,这一法律首先就违背了自由原则,将人们束缚在法律所允许的狭小范围之内.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约束的是人的行为,并不是人的思想,如果一部法律约束了人的思想,人的自由空间就会进一步小,那就是一部恶法,不会被人们所遵守.
二、关于道德法律化问题的争论
人类社会在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更是在对德国纳粹的法律反思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法律并不是在孤立地调整社会关系,而是与其他社会规范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新自然法学派和新社会法学派重新兴盛,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道德对法律的重要影响,于是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就有人提出了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道德化的争论.这一争论时至今日,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我国现今社会风气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法律化释义
“道德法律化”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的理论主张,现已成为“制度伦理”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道德法律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道德法律化是指将道德原则和规范纳入到法律领域之中,狭义的道德法律化是指“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道德规范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简言之,道德法律化就是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的过程.”提出“道德法律化”是因为在一些学者看来,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之所以令人堪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缺乏强制力,使得一些人在明知何种行为是不道德的情况下,为了一己私利能够违背道德而又不受到处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变软约束为硬约束,因此他们认为“道德法律化”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学者甚至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多寡视为一个国家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的标志.
本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guanli/00136980.html
(二)关于道德法律化的两种观点
在今天,“道德法律化”是一个有较多争议的话题.目前理论界对于道德法律化问题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将道德法律化作为促进社会法制建设的手段,作为法治国家和道德建设的方向.由于同一社会的道德和法律都是这个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有着一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为相同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事可行的.并且认为道德法律化对于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有学者指出,“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所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主要取决于道德规则被纳入法律规则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为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
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法律化的基础是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道德法律化的伦理基础,道德法律化有可能对道德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法律调整的是一个社会上人们的抽象行为,即一般行为,而道德则在法律的一般性之外进行局部的具体的调整,如果将道德法律化,法律过细,那么对人民的伤害则是巨大的.例如,有学者指出,“如果通过道德法律化过度地、强行地赋予‘社会法’以‘国家法’的意义和角色,极易把市民社会自决、自律的较高标准,不当地上升为他律的强制的国家标准.等可见,虽然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纳入法制轨道,且立法要遵从基本伦理价值取向,精神文明建设也需法制保障,但绝不可推行道德法律化,否则后果是严重的.”
三、关于道德法律化的几点看法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看法,认为我们不能将道德泛法律化,理由如下:
(一)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不充分
道德和法律的一致性,即法律中不乏含有道德的因素,是道德法律化的重要依据,很多张道德法律化的学者都以二者这种共性为理论基础.例如,他们认为道德法律化的基础之一就是道德和法律均含有“义务规范”,义务是道德法律化的中介和桥梁.然而这一依据并不充分.用
关于道德法律论文范文例文,与关于道德法律化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