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基于协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基于协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跨学科及自然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协同创新”打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来说,如何以协同的思路、创新的理念,思考谋划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动力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首先要思考“为什么”的问题,即谁是提升的动力.就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而言,主要是因应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

1.1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举世瞩目.但是,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很薄弱,“西方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大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中国对西方的了解.”[1]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创新文化要求高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进本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1.2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历史传统、院校性质等原因,多数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学术研究失去创新的空间.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体制障碍,高校与科研院所自成体系,虽然也有各种合作,但基本上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急需打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系统改革,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2],形成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为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

1.3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先后出台了《科技规划纲要》

关于基于协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的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
、《教育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旨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措施.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数量众多、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主要表现在:在研究群体方面,研究者大都习惯于“单打独斗”;研究团队多数以本学科领域人员为主,缺乏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的动力.在研究方法方面,缺乏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即使是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学术观点方面,相当多的研究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缺乏新观点、新发现,亟需推进跨学科研究.

2.协同创新理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启示

协同理论最早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内部,如果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够协同配合,那么就能产生1+1>2的“聚变反应”,产出协同融合的“聚集成果”.反之,整个系统必然陷于混乱无序状态.“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并提供了如下重要启示.

2.1创新研究方法是学术创新的前提

协同创新理论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互相借鉴彼此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认为,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积极借鉴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这对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2.2多元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创新的土壤

协同创新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构成创新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必须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以提升创新的绩效.从长远来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在注重专著、论文、项目等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探索建立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切实将质量导向、分类评价的要求和标准体现到学科评审、人才评价、教学评估、项目评审、成果评奖、机构评定等各个方面,贯穿于评价活动的各个环节[3],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和激励机制,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创新的土壤.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guanli/00152433.html

2.3学科交叉研究是学术创新的途径


哲学社会科学职称论文撰写技巧
播放:32658次 评论:5342人

协同创新理论认为,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新的学术领域,科学上的一些重大突破,大都由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而产生,并被历史的经验所反复证明.例如,政治学家奥斯特罗姆凭借自己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就是“社会科学知识综合运用与相互融合”的结果.整合现有研究资源,加强跨学科研究的力度,进行多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和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3.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路径

借鉴协同创新的理念,我们认为,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改进科研评价体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根据协同创新理论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要以创新质量、解决需求和实际贡献为导向,改变以往单纯以期刊论文、成果获奖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摈弃依靠论文数量、项目经费和科研获奖的评价模式,代之以创新质量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作为评价标准.

3.2打破学科藩篱,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现实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往往带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集成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和应对”,也很难出标志性的成果.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已成为新形势下科研创新的基本要求.协同创新要求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协同起来,通过学科交叉,一方面以多元化的视角切入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科的交叉点发现新问题、开拓新领域,从而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使创新能力的提升.

3.3注重环境育人,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

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会在无形之中塑造人、感染人.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过程,要真正使不同利益追求的创新主体形成合力,必须打造一个使各方都能认同的文化基础.首先,要在协同创新体营造一种自由、宽容互相尊重的团队文化,使相关创新各方实现有机结合和高效互动,使具有不同个性的优秀人才找到实现价值的平台.其次,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积极开展有利于师生协同意识培养的创新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激发各种创新潜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融入师生的思想.

注:本文为天津市社科理论界“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基层调研项目立项“天津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调查研究”(项目编码:ZZG-13280)的阶段性成果;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科研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码:13YB35)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

基于协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

1 2

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基于协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工商管理社会实践论文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提纲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农村行政管理论文

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双证

公共管理学硕士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协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