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人物》问于丹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论文是一篇生学术方面有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人物》问于丹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学术及人物及责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谄媚和建言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建言是在做事,而谄媚只是一种姿态,谄媚不产生任何价值.
《人物》:你最想撕下自己身上哪个标签?
于丹:我知道我身上确实有很多标签,可到底有哪些,我都不太清楚,我也没有时间去撕.你想在大街上撕一个小广告还需要很久,我撕标签的过程又给我贴4个,我累不累得慌?不着急撕.我就觉得按照自己的方式一直活着,就很好了.
《人物》:你不在乎这些标签,但某些时候,需要直面批评.
于丹:人各有志吧.我的生活态度是坚持自己内心的价值,但是我不褒贬别人.每个人都是他所有历史的组合,他有权利作出他的选择.我也不对别人提出过多的建议,我除了是我的研究生学术意义上的导师,不是任何人人生意义的导师,甚至不是我女儿的人生导师.
《人物》:但在被时代选择后,绝大多数批评者认为你是“既得利益者”.你认为呢?
于丹:其实我觉得要怎么样理解利益这两个字,其实利益有的时候是跟责任成正比的,孟子说圣贤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圣之清者,时代不合我意,我宁可就不出来,活的是个气节,但这是被孟子看得最低的;高一层称为圣之任者,就是明君昏君,我都愿意干事,不然的话谁来担当天下呢?可是这还不是最高的,孟子推崇的最高境界叫圣之达者,你在任上就来做你的事,穷困时则独善其身,就是这样能够在时运中适应变化的人.圣之清者是崇高,但是很较劲,毁灭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圣之任者是不在乎自己的声名去担当,但最高层次是孔子说的:贫而乐,富而有礼.一个人在贫困中不仅不谄媚,还有生命的欢乐,一个人富贵了以后不仅不骄纵,而且能做到彬彬有礼,那不就更好了吗?
一些事情不在你的掌握中.时代一会儿选择你,一会儿不选择.但问题是选不选你,你都能
生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人物》:你一直所谈的“向善”、“相信”和中国的现实有一种很强的割裂感.你怎么看?
于丹:我是学历史出身.我觉得人们看到今天的中国,一切都不那么满意,但要回头看我们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20世纪.20世纪是一个不断破坏和解构的世纪.先是推翻帝制,然后是20年代的党争,30年代民族救亡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刚建立50年代“反右”,60年代全民“文革”,70年代“批林批孔”.一直到80年代,我们的正向价值还没建立的时候拜金主义就来了.我们几乎用了一个世纪完成整个颠覆.任何病人,就算割个肿瘤你还得伤元气.现在种种的不满意其实就是一个建立的起点.当很多东西被颠覆之后,建立新价值在我们手里.这个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态度.我总强调“相信是一种力量”,因为我想完成的是建立.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不能什么活都干了.一个人不能做很多的事情,我,就是不断地去完成建立.
《人物》:会有负罪感吗?比如你所讲的东西和现实不兼容?中国文化的式微?
于丹:我不想把责任弄得这么大.我女儿现在二年级了,二年级的小孩要选小干部了,民主选举,他们班50来人,民主匿名投票,结果她是真正民选出来的第一名.她回来问我,说班里一个调皮的男孩安排跟她同桌了,让她帮助人家,这是她的责任吗?我说孩子这不是你的责任,你管不了别人,先管好你自己.我说就两条,第一条管好你自己,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第二尽可能善意地帮助别人,不能老去找老师打小报告,其实这是我对于责任的理解,也是我现在对责任的界定.对于中国文化,先不管多大的事,第一管好自己,第二尽可能帮别人.
《人物》:该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很微妙.比如建言,它有一个度,过度了就是谄媚.这两者间,有明确边界吗?
于丹:我当然有明确的界限.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学术、自由之精神”,也就是说当学术保持它的独立性的时候,它就可以不谄媚.我认为谄媚和建言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因为建言是在做事,而谄媚只是一种姿态,谄媚不产生任何价值.我是觉得一个人如果把独立的学术精神秉持好的话,是可以在体制内做事的.
《人物》:以文化角度谈,身处体制内能做什么?
于丹:我认为民主并不是公民手里的那张选票,或者说不仅仅是.更多的民主权利是一种文化分享.我还曾提过一个建议就叫“文化惠民,百姓零门槛”工程.因为我认为现在百姓分享文化的门槛太高了.现在咱们分享的都是什么文化?歌剧、交响乐、芭蕾舞.那是老百姓看的东西吗?评书、大鼓、曲艺相声都挺好,老百姓能够理解.不能一弄就搞得很专业化.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今天中国的民主来说特别重要.
民主绝对不是一种自由意志的泛滥,是一种理性为前提的公民的意识,是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承担.在民主面前,我们要用理性的意识把自己和制度关联起来,制度不够好不够完善,我们努力去调试它,但是整体社会我觉得是在往前走.
《人物》:“往前走”首先应该打破一些条框吧?在文化分享上更为自由开放?
于丹:这个问题我在西方国家也经常被人问到,对于审查制度,我还真是或多或少有了解.从媒体的审查上来讲,各国都有自己的审查方式,我了解CNN,也了解BBC,没有一个国家的媒体是不审查就直面公众的.但中国是用30年的时间压缩了西方百年的进程,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速度,还有民主含量,在进步过程中,中国的审查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现在的网络,人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从表哥、表叔到房叔,这一系列网络的民意事件现在已经能够让党纪国法进入程序了,这不都是发展的过程吗?也就是说,实际上现在中国的民主开放和审查之间,有点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迟早是要突破生产关系的.
《人物》:你认为,一切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其实最后都是关于道德的问题吗?
于丹:绝不,这一点我可以特别明确地说,不能混淆这个概念,今天我们已经过分地赋予了文化不能承载的那些责任.我一直说,这是分两条线,最底下那条线是制度建设,最上面那条线是道德体系,道德的体系是伦理,制度的核心是法律.这个社会太多问题,都应该找保底的这条线.一个公民的公平、正义的体现,在法律和制度上,如果把一切都归咎于道德,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可怕的.泛道德主义把文化当做一切的救赎和搪塞之词,这是危险的.我觉得中国一方面是需要一种理性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使道德跟它同步去进行辅助才会有真正的进步.《人物》:这些年你在思考什么?
于丹:这几年,我屡屡想起老子的话.老子说过一句话,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是什么?企图就是踮着脚尖想要图谋一些东西,意思是一个人要老是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够什么就站不稳;跨者不行,人越是跨大步,越走得慢.
《人物》:让你想到当下之中国?
于丹:对.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太经典了,你就看看这两年中国的事:桥塌了,路断了,动车追尾了,这儿出事,那儿出事,好多事都是因为踮着脚尖跨着大步才出来的.
《人物》:你如何看待《百家讲坛》之后的自己?
于丹:可能外人看来,这对我是一件特别大的事.但
生学术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人物》问于丹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