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类有关论文范文,与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内部控制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内部控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相关文献多注重理论分析.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其原因,进而指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关 键 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董事会
作者简介:
张慧敏(1962-),女,河北廊坊人,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唐玺雯(1990-),女,湖南永州人,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公司治理的产生源于委托代理关系,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界定.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

内部控制类有关论文范文
二、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0年,我国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深圳迪博公司发布《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显示:在1763家公司中,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较高的仅占总数的1.47%,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中等的占51.96%,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偏低的占46.57%.在其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中显示,较之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改善,但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来看,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机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奠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着其他要素能否正常工作.内部环境的主要内容为内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使得大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经营权、决策权的重合使得经理层缺乏有效的制衡;董事会构成以执行董事和控股股东为主,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难以发挥监督和制衡作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其作用;管理层缺乏激励、监事会监督不力;企业文化落后,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等结合起来.(2)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自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风险意识和制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首先,管理层在经营业绩和风险管理之间仍未找到良好的平衡点,企业风险意识仍然有待提高.“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了解发现,尽管大部分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比往年大幅度提高,也主动地对内部控制和运营流程进行了梳理工作,却往往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先行’.仅停留于对现有内控的梳理是不够的,要对风险做到事先排查、未雨绸缪.”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表示.由此可见,在风险与经营业绩之间,管理层往往舍风险管理取经营业绩.忽视风险,就会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缺乏应对能力,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其次,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等).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公司资产、业务和管理风险识别、防范、控制和转化等工作.然而,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制定、分析与评价》中显示,在1891家样本公司中,仅有196家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机构或部门,占总样本的10.36%,比例偏低.企业的风险意识主要处决于董事和管理层,而风险管理机构是董事会下设的专业机构,因此企业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层没有很好的发挥风险管理作用.(3)内部监督失效.内部监督机制不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其他环节.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至少包括三层监督机制:股东大会通过监事会监控董事会,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监控经理层,经理层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监控下级员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问题重重:首先、作为最高一层的监督机制——监事会,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重形式轻制度,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其次,我国当前并没有把设置审计委员会作为法律要求,其独立性、工作方式、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状况也不容乐观,2009沪市上市公司中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仅占57.4%,并且其独立性较差、专业胜任能力也有待加强,国外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而我国的内部审计部门一般设在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严重弱化.内部监督机制的失效,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相应压力,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在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中,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处于最低等级水平.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直接与公司治理内部治理结构相关,风险评估机制又与董事会的风险管理作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导致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不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公司治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1)股权结构不合理.过去,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主要存在着国家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流通股比例相对偏低、机构投资者不发达的问题,因此导致了大股东掠夺小股东利益、“内部人控制”等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近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公司股权逐渐分散,但股权格局仍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国有控股股权反而有加强趋势.一方面,流通股比例大大提高.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0年底,A股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已经达到71.9%,基本实现全流通.但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并没有改变股权集中的格局,在甫瀚咨询机构的样本公司中显示,5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集中分布在40%~80%之间.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必须依赖于控制权市场的活跃.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格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控制权市场发展缓慢,流通股比例提高对改善公司治理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据资料显示,大型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仍占据绝对优势,民营股东和外资股东比例下降,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国进民退”的现象,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仍低于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善进展缓慢.这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得到很好的优化,股权结构问题仍然是企业公司治理的一大顽疾.(2)董事会功能缺失、缺乏独立性.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从最终所有权来看其大股东为国家,大部分董事会成员由大股东委派或提名而来,导致了其
内部控制类有关论文范文,与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