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福特平衡术在长安与江铃之间的利益权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汽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福特平衡术在长安与江铃之间的利益权衡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汽车及汽车发展及股权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汽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13年4月,福特公告增持江铃汽车B股1.506%.一纸公告的背后,福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无心插柳的财务投资,还是意在控股的图谋,或是在长安福特之后强势打造另一个平台的前奏?增持的股份比例看似并不起眼,但2005年的一项协议赋予了福特汽车7%股份的优先购买权.若受让7%的股份,增持前后,福特汽车和江铃集团的持股比例将发生质的变化:江铃汽车的控股结构或将发生改变.
2012年之前,在江铃、长安、福特三方利益的博弈中,福特向长安倾斜.然而,随着2012年7月接手长安的重汽资产,2012年8月出售江铃五十铃75%的股权,2013年3月江铃五十铃合资经营期限到期,2013年上半年产能30万辆的小蓝基地投产,一系列亦步亦趋的连环事件,使得福特增持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逻辑愈来愈清晰.
《新财富》分析显示,福特启动江铃计划,是大概率事件,在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的分工上,福特将沿袭美系传统,向长安福特导入轿车和紧凑型SUV乘用车,而对江铃汽车的支持体现在商用车和中大型SUV.
2013年4月16日,江铃汽车(000550,200550)发布公告,2013年1月21日至4月15日,福特汽车(F.NYSE)增持其1300.2396万股B股,占比1.506%,加之以前持有的2.589642亿股B股,即30%,福特共持有江铃汽车2.71966596亿股B股,持股比例为31.506%.一纸公告的背后,福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无心插柳的财务投资,还是意在控股的图谋,或是在长安福特之后强势打造另一个平台的前奏?
随着2012年7月接手长安重汽,2012年8月出售江铃五十铃75%股权,2013年3月江铃五十铃合资经营期限到期,2013年上半年产能30万辆的小蓝基地投产,一系列亦步亦趋的事件,使得福特增持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逻辑愈来愈清晰.
江铃汽车缘何“受冷落”?
福特早在1995年便与江铃汽车合作,直至今日仅导入一款全顺轻客;而与长安汽车的合作始于2001年,其合资公司长安福特2003年投产,至2013年5月,已向长安导入福克斯、蒙迪欧、嘉年华、翼虎、翼博等数款轿车和SUV车型.在对待两家合资公司的态度和支持力度上,福特的厚此薄彼昭然若揭.为何福特弃江铃而取长安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
江铃汽车集团甘于丧失控制权
在江铃汽车发展的几个重要关口,如1995年引入福特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及2004年引入长安汽车,都体现了江铃汽车集团为获取江铃汽车的发展,甘愿放弃对江铃汽车的实际控制权.
引入长安前:
福特改造江铃汽车,注入福特基因
1998年福特增持江铃汽车至29.96%后,至2004年引入长安前,虽然从股权结构来看,持股41.03%的江铃汽车集团居于控股地位,然而从董事会的构成来看,福特汽车与江铃汽车集团拥有同样的投票权.
以1998年为分水岭.此前,江铃汽车董事会成员是江铃5票,福特3票,上汽1票,董事会为江铃汽车集团控制;此后,其董事会成员是江铃集团5票,福特5票,上汽1票,福特与江铃汽车集团的投票权相同.至2003年,董事会增加3名独立董事,成员减少到9人,但福特和江铃汽车集团的投票权仍然相同,各为3票,二者对董事会的控制力度旗鼓相当(表1).
虽然1997-2004年,江铃汽车的总裁均由江铃集团方面的人员担任,但从决策意志上说,福特成为江铃汽车的实际控制人.从福特与江铃牵手后的第三年开始,即1998年,福特对江铃汽车进行改造,注入福特基因.这些改造包括:建立4S营销体系;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保守化(加大回收力度,对超过两年账龄的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大瘦身”(总资产从1998年的48亿元下降到2002年的不到36亿元,有息负债从27亿减少到3亿元,应收款从4.1亿减少到0.7亿元),2002年恢复现金分红,每年分红占上年净利润的30%-40%,近年稳定在40%(表2);提升盈利能力,净利润率从2000年的1.96%提升至2010年的10.86%;引进福特技术;2006年1月采用更保守的固定资产折旧准则;研发成本做费用化处理,而非计入无形资产.
引入长安后:
埋下“福特优先发展长安”伏笔
2004年10月28日,长安汽车和江铃集团签署《关于设立江西江铃控股的出资协议书》,各自出资50%.2004年12月6日,长安汽车、江铃集团签署《增资认购协议》:长安汽车以现金4.5亿元,江铃集团以其持有的3.54176亿股和部分负债合计净值4.5亿元,分别对江铃控股进行增资(图1).增资完成后,江铃控股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作价的依据为:2004年6月30日江铃汽车净资产值10.9232亿元加上江铃汽车2004年7-11月净利润1.05亿元的41.03%为定价基础,总作价11.3532亿元,加上负债6.8532亿元,增资额为4.5亿元.
虽然江铃控股和福特汽车的持股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实质控制权是否悄然变化了呢?福特决策的倾向性会否变化?
从江铃汽车的大股东江铃控股的董事会构成来看.增资完成后,江铃控股董事会有9名成员,长安汽车提名5名(尹家绪、赵鲁川、王重生、朱华荣、崔云江),江铃集团提名4名(王锡高、卢永芳、罗军、朱毅),董事长由长安汽车提名,江铃控股的重大经营、财务和投资决策由全体董事半数以上同意有效.从董事会构成上讲,按照收购报告书的原话,“长安汽车对江铃控股处于控制地位”.
江铃控股的控股结构
打破“江铃与长安”的利益天平
2004年江铃控股收购江铃汽车后,同时改组江铃汽车的董事会.江铃控股拟提名的董事名单包括王锡高、尹家绪、基斯·A·戴维,福特拟提名的董事名单则包括程美玮、陈元清和霍华德·威尔什.两方提名的董事数量相同,来自福特的董事占了4名.2005年江铃汽车集团的投票权仅为11.11%,而福特的投票权高达44.44%(表1).可见,福特仍然为江铃汽车的实际控制方.2010至2012年,福特均拥有最多的投票权.2005年1月,来自福特的陈远清出任江铃汽车的总裁,负责公司日常营运.2005年后,江铃汽车的总裁均由来自福特的人员担任.但是,董事会的构成和利益偏向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江铃汽车与江铃控股的董事会构成、最终控制人及所代表的利益存在矛盾—江铃汽车由福特控制,江铃控股由长安汽车控制;而江铃汽车与江铃控股又是“父子”关系,福特和长安汽车则各持有长安福特50%股权,显然在决策和两家在华平台的发展先后上,福特很容易偏向长安汽车.
借力长安发展乘用车,江铃汽车算盘落空
引入长安汽车更可能是福特的安排,因为福特同时是长安福特50%股份的持有人,而江铃汽车的初衷可能是其筹谋很久的乘用车计划,而这也正对应了福特对江铃汽车乘用车计划的不作为:其乘用车导向长安福特,江铃汽车可借力长安汽车发展乘用车.
对于江铃汽车来说,获得长安汽车的资金不失为好的选择.据江铃汽车创始人孙敏的回忆录,“企业要想通过联合兼并做强做大,根本出路还在于资本运作”;“即便是后来我离开江铃,长安集团进入,实现了跨省联合,也再次证明了这一命题.长安集团要投现金,江铃为何要反对呢?只不过把控制权利交给了别人,但税收还在江西.最终也许江铃会更多地依附于长安集团,也许会并入长安集团,这都是可能的事情”.
或许江铃汽车最理想的路径为:福特向长安汽车导入乘用车,而长安汽车也同时向江铃汽车导入乘用车.而正是由于长安汽车对江铃控股的实质控制关系,长安汽车的乘用车导入并不得力.2007和2008年,长安分别向江铃各注入一款轿车风华(老嘉年华改款型)和MPV风尚,此后至今再未注入任何一款新车型,也就没有给江铃带来实质的变化.长安汽车认为,江铃的轿车销售能力值得商榷;而江铃汽车则认为,长安汽车对其资源输出不利,是造成江铃控股轿车业务“夭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2003年合资公司长安福特成立后,长安汽车便得到福特的大力支持,2004年新车销售4.3万辆,2007年销量增长至21.71万辆,2009年这一数字刷新为23.0726万辆,到2012年,更是一举突破40万辆,至41.85万辆(表4).
江铃汽车乘用车计划的早夭和长安福特销量的狂飙突进,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其实也与福特的不作为一脉相承:乘用车向长安汽车倾斜,对江铃汽车的支持主要在商用车.而更为重要的是,多年来福特对江铃汽车的支持并未有实质性
汽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福特平衡术在长安与江铃之间的利益权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