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改革论文范本,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育改革论文发表,关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改革及政策及议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议案公议分析2010年2月28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正式发布,然后就《纲要》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这些意见建议分别被分类整理,吸纳到规划纲要中.但是整个决策过程还缺乏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和制度规范,仅仅是通过征求意见的形式,那么我们会问:到底多少建议被采纳了?采纳了哪些建议?建议究竟是如何被处理的?还是仅仅是走过场,走形式?我们都无从知道.所以,第一,要建立议案公议的法定程序和制度规范,使我们有法可依.第二,建立必要的听证制度,否则剥夺了利益相应人陈述意见和抗辩的权利,忽视了利益相应人的政策诉求.第三,必须建立辩论制度,仅仅通过一些渠道征求相关建议,但建议往往会流于形式,昙花一现,被利益不相关者轻易否决.
(五)教育政策议案裁定分析[5]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议案裁定体现出明显的权力化特征、信息封闭特征.从权力化特征来说,参加政策议案裁定的决策主体一般都是固有的或者是被任命的,其任职不仅仅是因为技术能力的原因,而且还有政治利益的考虑,《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还停留在少数官员和专家参与政策议案裁定这样的程度上,民众对议案裁定过程和内部操作并不了解.从信息封闭特征方面来说,虽然政策议案是由专家建议,由行政职能部门起草,但最后是否吸收、吸收多少或者吸收哪些意见都是由领导决定的,甚至领导的个人喜好也会影响教育政策议案的裁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公开、健全、共享的信息数据系统,提高教育决策质量.
(六)教育政策实验分析
鉴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二是自上而下,强调试点先行,逐步推广.袁贵仁认为,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为此专门设立10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这些方法和措施是在反复的政策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先后出台了地方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配套改革措施逐步实施.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进行试点实验,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然后再普及推广.
(七)教育政策议案合法化分析
行政组织法规定,执政党、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可以在各自法定权限范围内使相应的政策议案合法化.2009年1月至2月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2010年2月28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开始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4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该过程是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议案的逐步合法化.但是,在议案合法化的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法律性政策机构的审查作用,在教育决策的相关程序中是否建立了专门的法律审查程序,法律审查程序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很清晰.因此,需要在议案正式生效之前进行事先审查或预防性审查.
(八)教育政策监督反馈分析
一般来说,教育政策从决策到出台实施,应该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贯穿全过程的监督反馈机制,并有专门的反馈渠道且渠道畅通.在该方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专门成立工作小组,面向公众多轮征求意见,并及时负责监督反馈且渠道形式多样.可以说,事前和事中监督反馈做得很好,但事后监督反馈渠道是否及时通畅,又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必须边走边看,继续期待.
三、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决策过程的改进建议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本身已释放出教育改革的新信号,民意与决策互动将为今后教育改革开辟清晰、光明的路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不足,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体制[6]
第一,优化纲要决策主体构成,适当扩大决策主体范围.目前我国政策的决策主体基本上是党委、人大及政府,咨询者和执行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低、作用不明显.第二,改革我国教育行政的科层组织结构.国家要适当下放权力,由下属机关及人员对政策问题做出识别、判断,自下而上进行决策,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第三,鼓励行业式的或带有利益集团性质的教育政策咨询组织的发展,并参与决策过程.第四,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对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的规范进行严格规定,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二)发挥咨询者和执行者政策问题认定及纳入中的作用
咨询者在教育政策研究方面理论基础丰富,对政策问题有高度的警觉并通常以研究成果的形式提出问题、建议.执行者了解教育实际,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熟悉并能够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反馈,又能发现新问题.因此,要重视咨询者和执行者在政策问题认定及纳入中的作用.
(三)建立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及辩论制度
教育政策决策的参与制度包括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辩论制度.政府准备制定什么教育政策、解决什么教育政策问题以及公众如何参与等,需要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告知社会公众.教育决策机构将政策文本进行公示,告知相关利益主体,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意见,提出观点,这就涉及到听证制度.设置专门的辩论程序,鼓励参加听证的相关利益主体通过辩论陈述观点看法,进而对教育政策决策过程进行充分论证.
(四)运用决策理论方法改进议案裁定规则[7]
改进议案裁定规则需要借鉴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投否决票就是让所有投票者提出自己认可的政策议案,然后汇总,再随机地将这些政策议案排序,让投票者按从全部政策议案中否决一个议案的方式进行,最后剩下的政策议案当选.投否决票特别针对全体一致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进,投票者既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爱好,又有权力否决自己不喜欢的政策议案,同时投票者提出政策议案时还需积极考虑他人的利益,避免自己所偏好的政策议案被否决,这样一来投票者之间的“策略行为”就会相对减少,自己的意愿表达就会更为真实.
(五)加强对政策议案的审查功能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反馈机制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和完善政策议案审查的程序和制度并建立配套制度.教育政策从决策到出台实施,应该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贯穿全程的监督反馈机制,保持渠道畅通,对决策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做到及时修正.
注释
{1}为表述方便,本文中《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参考文献
[1]祁型雨.论教育决策过程的质量判别与质量保证[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6(2):12.
[2][3]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王晓辉.关于教育决策过程的评价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36-38.
[5]王慧.公开决策问计于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历程回顾.教育旬刊[J],2010(5).
[6]祁型雨等.论教育政策议案裁定的模式选择与规则改进[J].沈阳:教育管理研究,2007(1).
[7]祁型雨等.美国教育决策的主体构成及其启示[J].武汉:美中教育评论,2006(9).
作者简介:张媛媛(1986-),女,河南许昌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法学.
关于教育改革论文范本,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决策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