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品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打造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汽车品牌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中国打造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和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汽车品牌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产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汽车品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电动汽车这一新的“蓝海”中寻找到了定位,获得了沃伦·巴菲特的投资.(3)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其较出色的性价比,但是它们却没有进行科学的品牌延伸,盲目地将品牌直接延伸到高端领域,不仅高端车型得不到市场认可,还伤害了母品牌.根据RiesandTrout(1981)、AakerandKeller(1990)、KellerandAaker(1992)和Parketal.(1991)等品牌延伸理论,中国品牌不应直接将品牌延伸到高端市场,而应采取收购等间接方式,如吉利选择收购沃尔沃进入高端市场,就获得了沃尔沃根植于消费者心智中“安全”的定位.
(4)在跨国经营环境中,国家品牌越来越重要,学术界称之为“原产国效应”(Country-of-OriginEffect).原产国效应的结果是:国际消费者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优异、技术先进;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由于历史、政治和现实原因,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没有为中国汽车品牌增光添彩,反而成为其在国际上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
(5)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市场,中国汽车品牌也长期打不开局面,原因是:日本消费者有着严重的民族优越感,前人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民族优越感严重影响到外国品牌在当地市场上的表现;而在韩国市场,由于消费者的爱国热情,中国汽车品牌很难与韩国的现代等当地品牌竞争.
三、对策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对策,目的是提高中国汽车的品牌价值,从而有利于中国汽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第一,根据阳立高等(2010)的实证研究等本文提出对策一为提高R&D经费投入.第二,根据CapenterandNakamoto(1990)等提出的市场后进者竞争理论和RiesandTrout(1981)提出的定位理论本文提出对策二为新市场定位.第三,根据施振荣(1992)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本文提出对策三为加强汽车服务.第四,根据路风(2004)对中国汽车合资模式的深入研究、对中国“市场换技术”必然失败的理论证明和在注重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开发的实践指导,本文提出对策四为大力发展核心技术.
1.提高R&D经费投入.很多研究认为我国汽车行业R&D经费投入存在两方面不足:第一,数量上不足.2003年~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R&D经费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59%,不到美、日和德的1/2,更是仅为世界知名车企的1/3左右;另外,跨国汽车集团人均R&D经费在16~28万之间,而我国不足9万.第二,重引进轻吸收.2002年我国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是1∶0.08,而日韩为1∶5~1∶8(杨沿平,2006).很少有研究注意到我国汽车产业R&D经费投入已严重滞后于R&D人员投入,从而造成R&D人员投入的浪费,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长的瓶颈.另外,这些研究普遍忽视了政府的作用,如开征研发税、建立自主开发公共技术平台、完善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等对R&D的积极效果.因此,本文认为政府的作用和国际化人才影响R&D经费投入作用的发挥.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guanli/00269517.html
2.新市场定位.跨国车企占据传统汽车市场的先发优势,中国车企想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困难重重.但市场后入者竞争理论在过去20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在一个行业现有企业具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后入者如何为其产品或服务打开市场并如何在市场上生存发展(Shamsieetal.,2004).对于市场追随者来说,RiesandTrout(1981)认为其定位战略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领导者决定的.即当领导者已经拥有先发优势,占据了某类市场的主要份额时,向其发起针锋相对的挑战,根本没有成功的指望,而应寻找一个未被占领的领地.目前汽车领域的市场空隙是新能源汽车,根据上述理论,中国车企应争取在这片新领地占据先发优势.理论和实践(如比亚迪汽车)都很少关注政府的作用,如引导低碳消费理念、补贴新能源汽车、建立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和完善电池的技术标准等.本文认为将政府的作用影响新市场定位战略的效果.
3.加强汽车服务.根据施振荣(1992)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很多学者认为汽车服务处于汽车价值链上的两端,是利润最高的
关于汽车品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汽车品牌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打造中国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四条对策分别是:提高R&D经费投入、新市场定位、加强汽车服务和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政府的作用和国际化人才影响以上四条对策作用的发挥.第一,本文认为这四条对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如提高R&D经费投入可能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市场定位)和发展核心技术有促进作用;发展核心技术可能有利于发展节能、安全和环保汽车,从而可能有利于占领新的市场空隙.第二,政府的作用影响以上对策作用的发挥.如领导各车企建立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立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等.特别要提的是借鉴国际最富盛名汽车城底特律的经验,中国政府应当加大中国车企整合的力度,使中国汽车市场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的格局,以实现规模经济,使中国车企有更强大的实力与跨国车企竞争.福特T型车和大众甲壳虫车的巨大成功极大的加速了这两家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级汽车巨头的进程,也使其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可见在汽车行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性.第三,本文提到的四条对策都离不开国际化汽车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力华,杨亚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2009,(5):90-92.
2.程春鹏.试论国产汽车品牌营销对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77-80.
3.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北京:
关于汽车品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打造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