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会计学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我国商业会计学奠基人:杨端六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会计学方面有关论文发表,关于我国商业会计学奠基人:杨端六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会计学及会计制度及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会计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2299;,1913年杨汝梅(予戒)的《最新商业薄记》,1917年张叔亮的《会计学》等,莫不如此.以后留美回国的潘序伦教授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学校,才大量出版欧美派的会计书籍,《商业薄记》可谓得风气之先.该书除总例题和6个附录外共10章,可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本书之范围,即单式与复式,商业簿记与特种簿记,会计学,簿记之应用.第2部分复式记账原理,介绍复式簿记之原理,即复式簿记之意义与目的和借与贷.第3部分账簿与记账,介绍账簿之组织,即会计内部之组织,营业机关之组织;分录与过账,即大陆式分录与过账,英国式分录与过账和大陆式与英国式之比较.第4部分凭证,介绍票据与券据,即支票,期票与汇票和券据.第5部分试算与结账,包括试算之目的及方法、缺点及其补救方法;结账之式样,损益与资产负债,商品账之结算,产业账之结算,提存准备金,未收未付各款,损益账与贷借对照表.第6部分商业会计处理,即寄售与合伙,寄售和合伙.第7部分其他,即会计上诸杂问题,关于总账之事项,关于对外之各种单据,索引.最后是附录,包括公司会计,货币问题,散单与活页账,关于会计之法律,会计名词中英文对照索引,会计省略名词及符号等.

1943年出版的《现代会计学》,既是一本会计实务教材,又是一部会计理论专著.全书共分9章.其各章内容及编写来源分别为,第1章整理账与统驭账,以《商业簿记》为蓝本编写;第2章单据制度、第3章分店会计、第4章银行会计和第7章政府会计,据1932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会计学时的讲义整理;第8章外币处理方法,在专著《记账单位论中国会计学之根本问题》的基础上编写;第5章成本会计、第6章标准会计、第9章国币价值变动问题,为1942年在武汉大学担任资源委员会设立的会计学讲座时所新编.

可见,该书集杨师20年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之大成,较充分地代表了先生的会计思想,对当时的会计理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成本会计,特别是标准成本部分,能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问题,有效控制成本开支,提高管理效能.在当时,这些内容是管理者希冀且非常难得的管理与核算知识.以至于现代会计学界人士认为,正是在民国时期,包括潘序伦、徐永祚、黄组方、杨端六先生在内的一大批会计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传播和介绍西方先进的会计方法,中国的会计学理论也得以建立起来.其中,重要的会计学著作就有杨师所著《现代会计学》.(吴汉全,2010)

此外,先生所著《银行要义》,对推进西方银行理论与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银行制度建设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与孙德全先生编著的《银行概览(上下卷)》(1910年)一道被学界列入北京政府时期国人自撰的11部银行学著作之一.

对于杨师在会计理论方面的贡献,杨时展教授作出了如下评价:在蔡锡勇和谢霖先生之后,“以杨端六等先辈的著作为代表,等对中国会计学术有重大启蒙作用、重大先行意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乃至饮誉世界.”

杨氏著作,不仅会计理论精彩,管理论著同样精辟.1944年出版的《工商组织与管理》,融汇他大半生学习和参与公司及学校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该书是一本科学管理理论与工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知识兼备的大学教材.这在当时中国工商业设施十分落后、管理理论与知识相当匮乏的条件下非常适用.书中附载的参考文献相当丰富,仅参考书目约有120来种,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查尔斯巴贝奇的《关于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等一些早期的科学管理先驱性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工业经济学》、《工业与贸易》,还有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车间管理》,迈耳斯的《产业合理化》、国际劳工局的《合理化概况》、德国国家工业资料处的《德国的产业合理化》等科学管理权威著作;甚至有前苏联的《有效劳动法规文献选集》,科学管理中专门讨论人的因素的《人事管理》等著作;还包括很早讨论人际关系的西蒙斯所著《工业中的个人关系》;以及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1934年),书中最早最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这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被他在1940年代收入本书之中.

他的货币银行学著述也不乏经典.1930年的《货币与银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一直作为教科书,以后每年修订,并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再版多次,1940年代大多数大学经济系采用它作为教材.1962年,已逾古稀之年的杨师应三联书店之约编著了《清代货币金融史稿》,详细论述了清代中国货币金融发展情况,搜集资料丰实,叙述条分缕析,脉络清楚,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该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学者的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在杨先生去世后的11年,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专门重印了该书.可见此作影响之久远.

三、实务及商业会计改革的主要贡献

杨端六先生作为一位经济学家、会计学者,在商业会计制度改革和治理企业财务方面取得令人钦佩的成就.

1921年,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杨师在工作中发现,作为全国比较先进的股份制企业存在“事权不统一,馆中无人懂得商业,无人能通盘筹算”等问题,而且“编译所待遇甚劣,设备(图书、房子)甚不完备,决不能得第1流人才”,深以为忧.他的这些看法,使前来考察的胡适认为“极中肯要”.后来,该馆负责人高凤池和所长王云五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有意实施改革,便与杨订立合同,让他全面改革内部管理与会计制度.不久,商务印书馆设改革会计制度筹备处,公布简章,由杨氏担任改革会计制度筹备处主任.同时,招考会计员,并订立新式会计员讲习所听讲及旁听规则,后着手制订并试行新的会计制度.次年,设立成本会计办事处,直属总务处,杨先生为主任.经杨氏推行一系列改革后,商务印书馆会计制度比较健全合理,会计制度的改革与编译所革新相配套,营业状况日渐趋好.这项改革,不仅得到商务印书馆满意,而且使中国旧商界耳目一新,也引起其他企业的仿效,并为先生日后讲授与撰述《现代会计学》中有关单据制度和分店会计积累了实践资料.

据认为,这是中国近代企业改用新会计制度之始.会计改革最大的贡献,是在中国近代企业中第1次进行了近代会计制度的改革.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于,奠定了近代会计制度的基础,提升了民族资本的竞争力,他所提出的以成本利润核算为基础的财会制度是近代企业的核心基础,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因此,郭沫若曾称赞他“在商务(商务印书馆,引者注)管着银柜子”,中国会计界称他为中国商业会计学的奠基人.商务印书馆元老之一的庄俞先生在1931年撰文《[民]三十五年之商务印书馆》回忆这段历史时称:“惟公司簿记,向系旧制,民五以后,杨端六君规划新式会计,各部分次弟改革,益臻明确”.(韩东京,2009)

1934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委会审计厅厅长.他以“三不”(不离开武汉大学、不离开讲台和不穿军装)为由拒辞未果,成为军委会中唯一不穿军装的“上将”.之后4年,仅利用暑假去南京二三个月履职,直到1938年国民党迁都重庆被裁撤.卸任时,不到3天,就把一切工作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一切既表现了他办事高效、踏实、细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又展现了他的会计与审计管理才能.

四、教育的主要贡献

杨端六先生1920年代开始步入大学讲坛,特别是1930年进入武汉大学以后,始终耕耘在教学一线,为学生讲授会计学、货币与银行、企业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在他的教导和培养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走出了张培刚、谭崇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教授.

杨教授知识渊博,教学一丝不

1 2 3

会计学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我国商业会计学奠基人:杨端六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自考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专科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自考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选题

物流管理专业 本科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报考条件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题目

在职企业管理硕士

我国商业会计学奠基人:杨端六(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