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范本,与黄河博物馆的校外教育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查重,关于黄河博物馆的校外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物馆及校外教育及学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物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黄河博物馆作为郑州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馆之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黄河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黄展览会”,历经“治黄陈列馆”、“黄河展览馆”,它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陈列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经过50多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教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物馆,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成为弘扬黄河优秀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1996年以来,黄河博物馆先后被授予“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河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校外教育的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重要地位是国内任何一条河流都不能与之比拟的.对河南、郑州而言,黄河更与之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河博物馆作为记录历史的载体和窗口,有责任、有义务把几千年黄河治理史完整的记录保存下来,为治黄事业服务,满足社会了解关注母亲河的愿望需要,进行以黄河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其他任何文化教育机构和宣传媒体都不能替代的.
本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guanli/00316361.html
黄河博物馆作为郑州市首批校外教育场馆之一,我们充分认识到校外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校外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颁发以来,我馆以德树人为根本,把校外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校外教育内容,拓展校外教育途径,创新校外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增强健康素质,培育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为积极落实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向未成年人员免费参观”的具体措施,我馆从2007年10月起向观众实行参观免票,而且在休息日和节假日采取轮流值班,保证全年免费开放.
二、校外教育的过程
1.学校与我馆签订“共建协议”
黄河博物馆每年除大年初一以外,常年对社会开放,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都安排专人值班,并由专人负责接待讲解,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而且近几年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未成年学生又是我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我馆每年都委派专人到郑州市大中小学联系,请学生和老师来馆活动,并与学校签订“共建协议”.这对学生而言扩大了受教育面,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期间,签约的每一个学校都积极与我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我馆成为该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有些签约的学校还在我馆门前广场举行挂牌或揭牌仪式.这一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领导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来馆参观的学生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认真接受我馆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馆的每次活动均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博物馆学家艾理斯.博寇(G.EuisBureaw)曾说:“大多数观众来博物馆并不等于上学,也不会是想要特别学习某些事物,就只想获得愉悦的参观经验.”为此他认为博物馆应该在传播知识时水乳交融地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博物馆就应该结合对藏品和人物的介绍引导观众学会怎样做人,就应该通过各馆专业知识的传播,帮助观众“精神成材”.我们的展示和各种教育活动,应该首先使观众在感官上得到喜悦,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审美的享受中进行哲学和人生的思考,这就需要人的精神教育,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我馆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视对未成年的教育,经常与学校联合,做一些有意义的互动教学.如《关爱湿地生物,对野味说NO!》宣传策划活动,此次活动目的是保护黄河周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生存栖息地,倡导与湿地及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为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郑州黄河湿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家园,它直接关系到郑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郑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说,保护郑州黄河湿地就是保护郑州未来发展的资源.努力建设好郑州黄河湿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好郑州黄河湿地,是真正实现郑州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今,由于人类的活动,湿地生物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湿地植物被改种农作物,湿地野生动物成为盘中餐.鉴于此,在自然之友的协助下,组织了以“关爱黄河湿地,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活动,并在期间进行《关爱湿地生物,对野味说NO!》的大型公宣活动.活动地点首选黄河花园口,采用标语宣传、海报宣传、图片宣传、现场讲解、媒体参与等形式.了解湿地环境,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呼吁更多人关注保护湿地.通过活动锻炼营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能力,更好地为公益组织的发展做贡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参与营员深刻认识到公益环保的重要性,能培养一批今后能致力于环保工益事业的建设者;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从中得以启迪.
2.博物馆与学校的有效结合
博物馆和学校相互合作已是趋势之一.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博物馆教育理论时,最关心的便是如何实践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连接,如何才能加强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设计有效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以配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如何评估学校团体在博物馆内外的学习成效以作为活动改善和未来新教育计划的基础,学校教师又该如何评价学生在博物馆内的学习成果以设计未来的博物馆参观活动等等.在这么多问题之中,博物馆对于学校团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等)的了解,以及有关活动和学习成效的评量,是整体思考的基础和关键.因为若缺乏对于对象的认识,便无法设计适当有效的教育活动;若无法评鉴活动的成效,便无从得知活动的优劣,改善活动设计,进而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和学校之间也将难以共同合作达成教育的目的.而对象的认识和活动的评鉴,则都是观众研究的核心议题和功能.因此若希望探讨和促进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学校团体研究的工作势必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主要内容
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必须有适当的切入点,关键就在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能否适合青少年的胃口,能否吸引青少年.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能图形式,走过场,应该脚踏实地的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所谓实效,就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受到了教育没有,家长满意没有,博物馆的凝聚力增强了没有,社会地位提高了没有.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馆围绕青少年“参观实效”研究问题,安排活动,充分利用“十一”旅游黄金周、中学地理课和小学语文课,让学生来馆参观活动.在八年级的地理课中讲到黄河的治理,课本中的热点问题――“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地上悬河’的形
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范本,与黄河博物馆的校外教育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