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金融相关论文范文,与公司金融中介理综述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公司金融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公司金融中介理综述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公司金融及中介及金融市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公司金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当于降低了价格,低价格会导致企业进一步降低质量以节省成本,这会使得消费者改变自身的预期,进一步要求降低价格,以至于恶性循环,使交易最终消失.商业信用的使用可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它给予客户一种担保机制,若在交易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者厂商没有履行做出的服务承诺,客户可以拒绝支付货款.因而,提供商业信用也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对产品质量自信的表现,它通过提供商业信用向客户传递了对产品质量自信的信号.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克服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Akerlof,1970;Smith,1987;Longetal,1993;DeLoof&Jegers,1996).然而,公司金融中介行为理论与传统金融中介理论一直是分割的.本文试图把两种理论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这有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从本质来看金融中介与公司金融中介都是作为一种媒介,应该有本质的联系.其次,在同一框架下研究容易发现各自理论的适用范围,可以适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
二、公司金融中介对实体经济影响
(一)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公司金融中介行为影响货币政策的前提基础: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与货币的替代程度及中央银行对这种替代性的掌握程度.有的学者对商业信用与货币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了研究,如Collins(1978)对英格兰和威尔士1830~1844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准货币)与货币(英格兰银行的负债)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这种替代关系较弱并且不能准确地得到替代比例.Cumby(1983)使用英国1963-197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利率与商业信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利率的提高(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引起商业信用使用数量增加.这证实商业信用对货币替代性.
银行信用与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之间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如Cook(1999)通过对1995年俄罗斯352家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使用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的企业更容易得到银行贷款.Ono(2001)通过对日本制造业部门的检验认为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取决于其他一些条件,如企业自身的财富(Burkart&Ellingsen,2002).然而,也有的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是一种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Meltzer(1960)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当中小企业在获取银行信用困难时,它可以从供应商那儿得到更多的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这意味着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Calomiris等(1995)的研究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容易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会向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增开商业票据,即向它们提供更多的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通过研究得到这个结论的还有Jaffee(1971)、Duca(1986)、Deloof&Jegers(1996)、Petersen&Rajan(1997)以及Mateutetal(2002).但Longetal(1993)的研究结论不同.Kohler等(2000)将这种由于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而使货币政策失效的机制概括为“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渠道”.银行信用渠道是指货币政策变化导致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供给行为变化,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机理;而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渠道则是指货币政策变化会影响经济中提供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信用条件好)的企业的行为,从而使得接受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受信用约束)的企业的信用条件发生变化,由此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机理.由于银行信用供给量同货币政策变化的方向与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供给量同货币政策变化的方向相反,即它们之间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所以这两种渠道并存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emirguc―KuntandMak-simovic(2001)进一步论述了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渠道的存在,他们指出在不对称信息存在的信贷市场中,受信贷约束较弱的非金融性企业通过向受信贷约束较强的企业提供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的行为,类似于在市场上充当一种“金融中介”的职能.这种渠道的存在使受到较强信贷约束企业能够从金融机构间接地获得贷款.
事实上,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影响银行的信用供给行为,但是社会的信用总量才是影响经济运行和总需求变动的决定性因素,银行信用供给行为的变动不一定意味着社会信用供给量变动.这涉及社会信用供给量的结构问题,即银行信用供给和非银行信用供给总量之间的相对关系问题,对本章研究来说,传统信贷渠道作用涉及银行信用与公司信用的相对关系问题.首先,如果商业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总量中的比重远远超过银行,那么政府通过影响银行信用供给总量来影响社会信用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实际经济的有效性必然降低.其次,如果公司信用供给总量和银行信用供给总量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那么银行信用供给量的任何变动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信用供给总量的替代行为所抵消,其抵消程度取决于公司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替代程度.如果这种替代程度是完全的,那么银行信用供给总量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信用供给总量替代行为所抵消,此时货币政策是没有效率的.如果没有替代,那么政策有效性就不会受到公司信用影响.
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没有一致的看法.较多的研究支持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与货币或银行信用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因而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信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些实证支持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传导机制,例如Brechling&lipsey(1963)研究73家英国公司得出结论:当货币政策紧缩时,公司金融中介行为趋向上升.Kashy,SteinWilcox(1993)推断公司金融中介行为可以弱化货币政策,但是没有得到实证数据的检验.Blasio(2003)利用意大利制造业的公司微观数据,根据公司的存货投资行为检验Meltzer假说.研究发现存货投资行为是由公司金融限制,然而这种替代效应在数量上不是很大,这与公司金融中介理论分析一致,与公司实践也相吻合.WoonGyuChoi&YungsanKim(2003)研究发现控制交易成本动机和管理动机后,应收和应付账款随着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增加,这意味着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有助于吸收紧缩效应.SimonaMateut&Paulmizen(2002)根据1990-1999年16000家制造业的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是随着货币循环变动的,当利率上升时增加,当利率下降时减少,这为银行信贷渠道提供间接证明,并且发现当信贷紧缩时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是银行信贷的替代.Nilsen(1999)发现小企业增加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从而替代银行信用,说明一种强烈的信贷需求,这是支持银行信贷渠道理论的,因为它们有更低选择而不是随银行信用削减而波动.同时,还发现大企业也增加公司金融中介行为,以前的理论则认为它们有广泛的融资途径获取其他信用,原因在于没有途径进入其他市场信用,这暗示有更多企业被信贷紧缩所影响.Jaffee&Modigliani(1969)、Jaffee(1971)、Herbst(1974)、Duca(1986)实证表明:当银行信贷紧缩时,借贷约束公司会大量使用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所产生的信用.Nielsen(2002)研究更长时期的公司数据发现:在美国,对于公司和不能进入公开市场获取信贷的小公司来说,使用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所产生的信用作为银行信用的替代是很显著的.同时Fisman&Love(2002)发现跨国证据与Meltzer(1960)假说一致.以意大利为例,Bianchi,FrascaeMicossi(1976)发现1967-1974年间货币紧缩时,替代效应有利于公司,这在某种程度为Marotta(1997)证实,然而它在1982-1993年间没有发现有任何显著作用.所以这种假说也是有争议的.Marotta(1997)研究意大利的公司数据,发现没有证据显示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抵消银行信用.Oliner&Rudebush(1996)、Gertler&Gilchrist(1994)研究美国1974-1997年间数据发现实证不支持这种观点.Marotta(1997)通过对意大利的个案研究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受信贷约束的小企业并未能够通过
关于公司金融相关论文范文,与公司金融中介理综述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