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查重,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经济学及什么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表达之前,先要有对重要性的感受.”千万不要受哲学家标准课程教科书的诸如“理解就是我们思维的开始”的误导,理解之前须先有表达,而表达之前须先有对重要性的感受.

阿罗告诉我们什么是“preference”(偏好)阿罗(KenhArrow),《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1951).此书中,阿罗首次用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对社会决策和社会民主程序设计之间的关系做了形式化的深入考察得出“不可能性定理”,并获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罗在“不可能定理”的开篇解释了“偏好”..由于每一个体在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都有对重要性感受的一个排序,由此需要引用阿罗的“偏好”理论,即,对重要性感受的排序理论.

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对世界所有可能状态(世界上可能的状态有n种,假定这是一个有限向量,那么我们可以用阿罗的代数理论予以讨论)的重要性总有一个排序,这就是偏好.当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会呈现一种混乱状态;在这样一种混乱状态下会出现不可排序的意义,也就是在罗列重要性之后发现不满足排序基本假设的意义,即不满足非循环性的意义是不可排序的.今天,在北大、浙大和上海财大的经济系中,我的这套对重要性的诠释理论是最标准的,如图3所示.


基本假说Ⅳ――意义的阶梯不能够完整地呈现.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把其对世界所有可能状态重要性的感受做出如x1x2xn(这是阿罗讨论世界状态的方法)这样的价值排序(这种价值排序对应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信息完备假设”),那么意义的阶梯得以完整的呈现.但是自从1900年尼采宣布“上帝已死”至今,受西方发展历史轨迹影响的人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西方社会科学自1900年以来所面临的根本困境),也就没有办法把意义很好地呈现给社会学家.这就是基本假说Ⅳ,意义的阶梯x1x2xn不能够完整地呈现,即.

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什么是意义的阶梯?

舍勒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1874―1928年),德国哲学家,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创立者,知识社会学的先驱,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人.舍勒是德国哲学界继谢林之后的又一位博杂多方的学者,他涉猎了伦理学、宗教哲学、现象学、社会学、政治思想、形而上学和哲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海德格尔认为“舍勒是全部现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力量”.可以说,舍勒是一位天才,他如同一颗流星为欧洲思想界留下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认为,价值(values)是有秩序的参见弗林斯(ManfredSFrings)编辑的《舍勒全集》,1954年出版第一卷,至1997年十五卷全部出齐.或参见[德]舍勒著,《舍勒选集:二十世纪思想家文库》,刘小枫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请注意,意义就是价值,价值与效用是相关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都是围绕value展开的.价值对于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生命都是同一的(这是一种抽象的看法).舍勒认为,价值有五个阶梯(价值是以阶梯形式呈现的,舍勒的价值阶梯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具有更深的思辨度).正是因为意义的阶梯不能够完整的呈现给每一个人,所以每一个人必须经由各自的生命过程去发现其价值所在,即发现其意义阶梯是什么.例如文革后期北京地下沙龙曾广泛流传一本苏联小说《你到底要什么》柯切托夫(Kochetov,VsevolodAnisimovich,1912―1973年),苏联作家,著有《你到底要什么》、《落角》和《青春常在》等等.,小说结尾的一句话就是“你到底要什么?”,用以总结主人公所经历的一段生命过程.

所以,舍勒对价值理论和重要性的观点是:个体对其重要性感受的排序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或者,个体不能即刻洞察自己对重要性的排序,必须经过一个由他自己主导的探索过程,而这个探索过程同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是无法分离的.

那么如何发现自我的价值?如何在自我的生命体验中找到自我价值的意义阶梯?这是第五个假说所要解答的问题.

基本假说Ⅴ――当个体被“corner”的时候,他会感受到冲突上的不同意义或不同原则,即他感受到痛苦,而这种痛苦导致其抉择.抉择是一个“断然一跃”的过程.个体抉择的结果有两种――个体或者升华,或者沉沦.这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也是社会科学发现意义的过程.

当个体(社会成员)被corner(corner,指被“迫”到一个角落,即无地彷徨参见汪辉,《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汪辉是国内研究鲁迅颇有建树的学者.)的时候,他感受到同等重要或者同等有利的两个不同意义或不同原则的冲突,康德将之表述为个体“被夹在两个同等有利的原则之间”感受到其人生的痛苦,这种痛苦导致个体的选择行为.这种选择不再是经济学家所谓的自由选择,而是抉择(decision),是不能依靠理性引导来作选择的决断力,是“断然的一跃”,是存在哲学第一人泰勒的“非此即彼”(either-or).在这“断然的一跃”的过程中,詹姆士和舍勒认识到,个体或者得以向上而升华,或者被命运击碎而沉沦.这就是泰勒所指的文化创造的过程,也是社会科学发现意义的过程,即必须于生存困境中求得“断然的一跃”的努力,才能把个体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才是“文化的创造”(culturecreation),这也是舍勒发现新的意义的过程.

3“问题性”的界定

前言述及,人文学科所致力于呈现的意义,是指人的个性与群性在各种情境之内发生的“问题性”.什么是“问题性”?“问题”的英语表达是“problem”.而“问题性”是一个法文词,“problématique”.刘东将“problématique”译作问题性参见本杰明•,史华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刘东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杰明•,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刘东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此译法值得商榷.因为,林毓生认为这种译法有悖于史华慈的本意.史华慈研究的是法国启蒙运动,在这一传统下,problématique指的是整个人类出了问题,林毓生将problématique解释为“不可救药的”,这是“问题性”这种译法所无法体现的.但由于其他译法背离更远,所以我暂时只能沿用刘东的译法.史华慈是林毓生的老师,是中西学界公认的汉学专家,是引入“问题性”研究的第一人.史华慈临危时嘱托林毓生将其所著的《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太阳底下的一桩新鲜事》(1999)本杰明•,

1 2 3 4 5 6

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项目管理专业硕士

行政管理类毕业论文

国际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论文提纲

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

关于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 论文

管理控制系统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