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查重,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经济学及什么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一个情境中,即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详见牟宗三的《周易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牟宗三先生是中国融合康德思想和中国儒家思想的大家..所以,中国人体验中的这一部分不能够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不是因为不符合西方的两大逻辑定律才不能够表达,而是因为“文字与情境合一”(如颜回的得道境界,又如参话头的情境要求).“情境相应”表达的是中国人对重要性感受的一小部分,其余部分是“文字与情境相应到合一的程度”而无法表达的感受.这一点与西方的“神秘主义”有异曲同工之义.中西方社会科学的共同点和差异的分析如图5所示:
六、中国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
若想了解中国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须得知晓中国社会科学应当如何?
1中国社会科学必须能够用逻辑方式展开其科学叙事
“中国社会科学”,既然称之为“科学”,就应当用科学叙事方式来表达感受体验,应当用逻辑方式表达意义,这样的中国社会科学才是有创造性的,否则,它只能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学术殖民地.但是对中国社会科学学者而言,用西方的理智方式来表达其对中国社会科学的感受,很难.因为中国社会科学所要表达的是对中国人而言有意义的、值得表达的感受,是能够反映中国人生存痛苦的感受,是对每一个中国人被逼到无路可走地步时的感受的表达.小说《在社会档案里》(1978)的作者王靖认为,表达中国人超越其生存痛苦的升华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使命(在同王靖接触的过程中,他说“真正勇敢的人,真正有生活勇气的强者往往是被我们称作并呼吁社会关注的所谓的‘弱势群体’这样一群人”,由此我感受到重要性并得以重新明确了“强者”和“弱者”的涵义.)
因为没有表达中国人生存的意义,而中国人生存的意义是中国人所感觉到的重要性,所以对中国社会科学学者而言,首要的是对重要性的感受,其次是表达(如我同王靖接触后对强者和弱者的感受;又如,毛主席最早意识到对重要性的感受和表达问题,所以让“言必称希腊”的知识分子下乡感受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
2AgnesHeller三维空间的中国涵义
中国人对重要性的感受用AgnesHeller的三维空间如何表达?
第一位,发展――温饱、工业化、资源、文化遗产和环保.
中国人在这个维度上的感受最多.对中国而言,发展是无法忽略的一个维度,没有发展,平等就无从论及.中国近30年的发展问题主要是温饱、工业化、资源、文化遗产和环保等问题.但这一系列概念,只对于切身感受到或感受过贫困的人而言才具有真实的重要性.
第二位,正义――分配、改变制度、意识形态瓦解、政治权利(right利益)和Power的监督.
第三位,情感――家庭关系、办公室(office)成员之间的竞合关系、宗教和信仰、私人体验和升华(超验),如图6所示.
所以,AgnesHeller三维空间的中国涵义是围绕上述三个维度展开的真实的中国叙事.关键是需要通过热爱生活的体验来发现问题――“议题”(issue).
3“issue”→“mitment”→“中国问题”
对于议题的解释,康德和詹姆士各有表述:
康德――issue是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无法回避)的同等有利(被corner无路可走)原则的展现.
詹姆士(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两个同等有利的原则相互冲突,并且每一个原则对个人而言都具有生存意义.
请注意,两个同等有利原则的冲突可以是一个issue,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未必会引起该个体情感的波动.例如陨石袭月,这块陨石是来自火星还是来自木星?这是个issue,但这个issue对于个体而言是无关乎生命意义的,不能成为个体的issue.此外,詹姆士的“对你个人而言有生存意义”意指那些对于个体而言无法回避的问题.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老兵迫于生活摆摊出售他的军功勋章.这些军功勋章对他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珍品,是有生存意义的;但现实的生存困境对他同样是有生存意义的,两个对老兵具有同等重要生存意义的原则相互冲突又无法回避,将老兵corner,这是他的痛苦,是一个值得反思的issue.
当个体遭遇康德和詹姆士议题的时候,命运要求个体如何应对?MichaelPolanyi(波兰尼)将之表达为“mitment”参见MichaelPolanyi(波兰尼),Personalknowledge:towardsapost-criticalphilosophy(1958).“Personalknowledge”,中文翻译为个人知识,没有显示出私人情感,不是很确当.“Personalknowledge”强调的是私人的,是对个体而言有意义的知识,是同公共知识对应的.Polanyi在此书中将“mitment”翻译为“寄托”或者“信托”..
“mitment”是博弈论学者经常使用的词.在合作博弈过程中,只凭crediblethreat(威胁)未必能够达成合作,前提是必须有一方“mitment”.例如甲乙二人的合作收益是$4,不合作收益是$2.甲在乙面前将其不合作的收益$2烧掉就是一个向乙表明决心合作的mitment,由此乙才能相信甲的合作诚意,并采取合作策略,双方各得$4的合作收益.
“mitment”,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一书中用200多页予以论证.即,任何知识都是个人的,都会引起个人意义的纠缠.因为知识要求个体“信托”,要求个体投入,要求个体用其生命与之撞击,使得个体或者上升、或者沉沦.
当遭遇康德和詹姆士议题困境时,命运驱使个体做出波兰尼式的寄托,个体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当然也有可能走向灭亡.个体只有走出困境才有可能创造文化.只有创造过文化的个体,在躺在死床的那一刻才可以说“我活过”.(须知,“活”字很重要,人生命的本质是创造.)
当个体和群体的issue密切相关或者重合的时候,个体的工作才具有社会意义,个体才能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家.否则,他所研究的问题只能是一个求解个人价值的中国人的问题而不能称之为中国问题.个体困境和群体困境重合的情况就是“中国问题”.
4中国问题
什么是近200年来激发中国社会持久创造力的中国问题(fundamentalissue)?
中国问题是中华文化遭遇外来文明(西方文明)冲击后所发生的文化身份危机.文化身份是我的译法,原文是“文化认同”参见汪辉导读的,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此书中,吉登斯阐述了“文化认同”观点.,即对中国的文化身份的认同identity,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述为恒等式,如A等于A;但在文化中被译作“认同”,或者译作“身份”..
在过去的200多年中,中国问题表现为文化身份危机,即如何界定中国人成为问题.因为当代的中国人已经无从回忆中国人曾经如何生活过.自幼没有经过私塾教育,没有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境熏陶,当代人又如何能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发生危机,这就是中国问题.
在过去的200年中,中国人为求解这一文化身份的危机,尝试过各种途径:推翻帝制、各种改良运动、复辟、内战、土地改革、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等等.一班志士仁人对中国问题的求解所作的诸多努力,李泽厚将之概括为――过去的两个世纪是“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详见李泽厚三本著作之一的《近代中国思
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