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方面论文例文,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融危机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金融危机及区域经济及世界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金融危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8年6―9月连续出现贸易逆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出口增速从2008年9月的28.2%大幅滑落至10%,其中对中国出口下降1.8%,为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对华出口下滑,2008年11月出口出现19.5%的负增长,到2009年1月份才开始转正,2010年开始进入恢复性上涨.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出口额仅增长17%,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自11月出口逐月下降,其中2009年头两个月下降21.1%[5].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但是到2010年中国全面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9727.6亿美元.为稳定各国出口贸易,政府有必要通过相互间的政策协调行动来减少美元对本币汇率的影响,以达到维持双边进出口贸易稳定的目的.随着金融危机的减缓,中国等国家引领复苏作用的加强,东北亚区域的未来巨大发展潜力也不断彰显,更有待制度性合作的建立.金融危机后,东北亚主要国家的进出口状况如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表2金融危机后东北亚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情况(2009―2010年)单位:10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总的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金融市场“蝴蝶效应”的影响,使得东北亚地区股市、汇市、期市全线遭到重挫,并且这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这种发展态势更多地需要该地区各国加强密切制度性合作,以共同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的必要性
在融入金融全球化和实行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东北亚各国始终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特别是难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由于目前东北亚各国投融资体系仍不完善,不仅使该地区不能充分分享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收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吸引全球资金的能力,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也受到限制,金融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更会影响到国际贸易,造成大量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了交易成本,不利于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而制度是降低风险并保证交易者稳定性预期的装置[6].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上升到
关于金融危机方面论文例文
1.制度性合作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成本
“不确定性”往往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最大问题,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彼此贸易额的增减和多寡,如果贸易往来是分散的、一次性的,双方之间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会导致加大信息搜寻成本,增加考察、了解和监督的成本,从而会使双方的贸易活动大量减少.而通过制度化的合作形式,将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和信誉担保,就会大大减少这些成本.
总的来看,近些年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间的经济依存度在不断加强.中、日、韩三国均为出口导向国,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更为紧密.然而这种经济联系又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这是因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三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活动常常受到来自贸易投资环境不确定性的困扰,包括相关国家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变动的不确定、交易对象经济状况的不确定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仅会增大交易风险、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迫使区域内国家纷纷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增加调研、判断、谈判、应对等行为的成本.目前,中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制度性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制度安排,约束有关国家的政府行为,增强贸易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可预见性,消除国家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制度环境,减少相应的交易成本.
2.制度性合作可以减少对外讨价还价的成本
在国际经济领域,“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发展空间,一国对外谈判的地位以及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取决于该国能够向世界提供多大的市场.一般而言,一国进口的规模越大,它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在对外谈判中越具有主导地位.面对一体化步伐逐渐加快的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仍处于市场分散状态的东北亚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一种相对不利地位.制度性合作有助于区域市场的融合与统一,提升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地位,增强与区外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减小被边缘化的风险.也可以把过去分散的国别市场整合为统一的区域性市场,使单个国家的力量发生聚合,从而增加在国际市场上讨价还价的砝码.东北亚国家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试图通过签署区域一体化协定,组成区域一体化集团,然后以东北亚统一市场作为后盾,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集团进行平等对话,提高谈判地位,避免不必要的让步与损失,节约交易费用支出[7].
3.制度性合作可以减少贸易摩擦引发的成本
制度性合作是化解区域内各国贸易摩擦,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扩大本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需要.一般而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是密切,贸易摩擦就可能越多.金融危机后,东北亚各国之间经济关系日趋紧密,经济依存度逐年增强.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又具有不平衡性.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9年日本对韩国的贸易顺差为1.95万亿日元,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2.925万亿日元.而韩国贸易协会发表的资料则显示,2009年韩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为190.3亿美元,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32亿美元(中国统计为230.4亿美元)[8].伴随着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日渐突出,中日韩三国的贸易摩擦已经开始出现.这些贸易摩擦是在三国间贸易规模和收支不平衡扩大的背景下,由三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所致.金融危机过后,中韩两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升级,此类摩擦仍有发生甚至扩大的可能[9].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制度性的合作机制,消除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10].
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原因是资源优化配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率.但能否实现有效合作,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合作中各方竞争与合作博弈的制度规则问题.东北亚各国之间贸易的依存度不断增强,在金融领域的联系日渐增多,建立统一的投融资体系呼声高涨.金融危机促使东北亚各国将经济合作从初级阶段自发的功能性合作推向更高层次的由政府参与的机制性和制度性合作,这种合作有其客观必然性.
三、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的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北亚各国相继采取重大措施,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着力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加快了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步伐,经济增长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日本和韩国更加注重将经济向内需主导型方向调整,以构建具有弹性的经济结构;俄罗斯则在产业间和地域间的均衡发展方面对经济做出调整.此外,东北亚各国也在重新思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考验的东北亚各国,重新认识到本区域内各国间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以制度性合作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原有的低效率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并探索新的、高效率的和具有实效性的区域合作制度,进而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建立自由贸易区
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区域性经济集团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体.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增强了西欧的经济实力,使之能够有效地与美国等经济大国相抗衡.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其成员国经
关于金融危机方面论文例文,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