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经济发展类论文范文集,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西藏为例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发展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西藏为例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及和谐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由于经济社会的落后,西藏及其广大农牧民被市场机制所排斥,分享不到发展的成果,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状态,这不利于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抵消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努力将西藏及其弱势群体从边缘化吸纳到发展的正常轨道,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展示了这一进程,国家对西藏发展的支持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支持还将持续下去.

[关 键 词]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市场排斥;政府干预;西藏工作座谈会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3-0066-05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无疑已成为时代主题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科学发展的解决主题是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发展不当,以及其所引致的经济社会的诸多不和谐,和谐发展要解决的是市场自由的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均衡”的结合问题,其最终目标是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和增长过程的社会和解,[1]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体现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

西藏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民族地区之一,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在西部也处于末端,而西藏复杂的民族关系、脆弱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国家战略上的重要性,使其处于一种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非常特殊的地位,因此,西藏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现有文献多是从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若干方面或是对策层面来阐述,如史云峰(2005)论述了制度建设在和谐西藏建设中的重要性;卢德生(2007)指出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袁爱中(2007)分析了传媒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安七一、杨明洪(2007)阐释了公共品供给在西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建立西藏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长效机制;土旺多久(2008)认为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性工作;德吉白玛(2009)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对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以及城乡差距的缘由及对策.上述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具体路径,但对其进行学理上的解释尚付阙如,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行一种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藉以抛砖引玉.

二、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起点:基于西藏经济社会特殊性的解读

西藏经济社会的特殊性,主要是由西藏经济社会的落后性,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民族构成较为复杂等因素决定的.

(一)经济社会落后

2008年西藏人均GDP为13,861元(文中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下同),不仅低于全国人均GDP的22,698元,也低于西部平均水平的15,379元,另外,西藏的产业结构演进也不合理,从世界经济史的发展历程可知,典型的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是循着这样一条路径:农耕文明中,几乎只有第一产业,进入工业社会后,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最弱,而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先后超越第一、第二产业而成为发展比重最大的产业,中国目前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而西藏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大部分尚处于农业社会的地区,其工业化程度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总体依赖型经济的特征,其第三产业的比重却最大,这不符合产业演进的正常规律,产业结构的畸形制约了西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西藏的社会事业发展也较为滞后,以2008年为例,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全国为7.7%,西藏为37.77%,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国为8.5年.西藏为6.3年,每千人医院床位数量,全国为2.84张,西藏为2.97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全国平均为5,576个,西藏为98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二者分别是97%、90%和96%、89%.

(二)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从人均收支状况来看,2008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0.8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为4,760.6元,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42.9元,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660.7元,而西藏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82元和3,176元,两者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324元和2,149元,这说明西藏人均收支水平与全国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据笔者测算,虽然西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世纪之初的80%左右下降到了2008年城镇居民的51.2%和农村居民50.8%,但其还是大大高于全国的37.9%和43.7%.另外,同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之间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的不同,农牧区道路、水利、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的供给不容乐观.

(三)民族构成多样化

西藏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区,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除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等,共40余个民族,2008年全区藏族人口占总数į

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西藏为例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经济发展类论文范文集
40;95%,汉族占4%,其他民族占1%,各民族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形成了以藏、汉、回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共存格局.

上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决定了西藏和谐发展的特殊性,构建西藏和谐社会,使西藏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西藏本身固有的特征,这些成为了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起点.

三、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市场排斥和政府干预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的观念也深深的渗透到了西藏内部,给予这一高度封闭的经济实体以相当的冲击,这一进程同时也是西藏经济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无论现代化给予西藏传统社会多大的冲击,现代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运行来配置,而生产要素配置的逐利性必然会使其朝着经济更发达,投资环境更好,报酬更高的地区聚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会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鸿沟愈来愈大,同时会使得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被淘汰,在这一过程中,技能较低、劳动素质不高或其他的弱势群体也会被边缘化,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发展经济学原理昭示,竞争力不足的地区,其自我发展能力如此之弱,以至于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其自身却经常处于长期落后的尴尬境地,陷入一种“增长与排斥”的悖论,缪尔达尔(1957)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力量的自由运行一般会产生更强的地区不平等,这伴随着低水平经济发展,本身即是进步的主要障碍,使得欠发达地区的贫穷“成了贫穷自身的原因”.[2]从区域经济学原理可知,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前者是指区域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达到区域发展的均衡状态;后者是指由于发达地区强大的吸收功能,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被逆向吸引到发达地区,从而加剧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孰强孰弱,这要视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而定,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扩散效应”一般会大于“回波效应”,从而平衡地区发展差距,反之,“回波效应”的作用力可能更大,地区差距或许进一步被拉大,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倾向于增加而非减少地区间的不平等,发达地区倾向于从欠发达地区吸收人口、资本、贸易资源.西藏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格局下处于发展的边缘地位,其生产要素、人力资本乃至自身的自然资源都有被吸收到周边较发达地区的趋势,从而有形成内部殖民主义模式的危险.西藏特殊

1 2 3

经济发展类论文范文集,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西藏为例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考

自考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电大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基础

成人自考工商管理

园林管理论文

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行政管理硕士学校

教育与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西藏为例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