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关于清华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MBA的中国之旅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清华大学相关论文下载,关于MBA的中国之旅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清华大学及课程设计及课堂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清华大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走过二十个春秋,中国MBA通才教育正酝酿一场新的革命

从1991年到2011年,MBA在中国已走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9所高校开始试办MBA教育.2010年,中国拥有MBA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院校已达233所,和1991年相比,扩张了26倍.在1991年,MBA招生人数尚不足百人,最终有94人入学.到了2010年,有超过3.6万人进入了MBA课堂,和1991年相比,扩张了383倍.

二十年来,MBA教育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各界的“质疑”.在二十年间,中国MBA教育经历了从摸索到模仿,再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转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风云变幻,中国MBA教育也在不断求新求变,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即便如此,中国MBA教育究竟是否扩张得太快?到底怎样才能规避甚至革除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对MBA教育的不良影响,培养出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如今,这些问题越发清晰和突出.

尴尬的宿命?

“每个MBA的毕业生,都应该在自己的前额烙上骷髅图标记,并写上‘我不适合做经理人’的警告词.”作此惊人之语者,乃是世界著名的“经理角色学派”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明茨伯格就提出:“是时候停止流行的MBA课程了.我们必须创造真正的经理,而不是在教室里假装创造他们.”明茨伯格和他的助手曾跟踪1990年出版的《哈佛商学院的奥秘》列举的19名MBA校友,看他们在CEO位置上到底干得如何.结果发现:截止到2003年,这19个人中有10人很明显失败了,在给公司带来灾难后被扫地出门、无所作为,另外4人的能力被质疑,仅剩下5位合格者.

另一位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百般无奈:“把MBA课程教给23岁的人,这让我很吃惊,我认为这基本上是浪费时间.他们缺少经验背景.你可以教他们技能,比如会计,但你不能教他们管理.”在《财富》杂志某年评选的“全球500强”最高层前三名领导中,只有20%的人拥有MBA学位.最具反讽意味的是,由《财富》杂志在1999年所报道的38位最失败的CEO中,40%都有MBA学位.

在大洋此岸的这个古老国度里,中国的MBA更是问题多多,劣质MBA过剩现象已成危机.就像当初新闻媒介不遗余力地追捧MBA一样,时下关于MBA尤其是国内MBA教育的媒体评价,贬多于褒.

中国MBA最受诟病的有两点.一是MBA的教学质量,一是MBA的入学考试.前者属于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者则是中国特色的问题.中国MBA存在的问题,的确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人甚至宿命地指出:MBA这个舶来品一进入中国,就难以逃脱沾染中国教育弊端的尴尬境地.

这个问题实在是块禁区,在中国,有管理经验的人未必考得过刚刚工作的人,而管理经验又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中能够学习的.问题是,谁能就此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有人宣称,这将是中国的MBA能否真正国际化的一大障碍.

国际血统中国病

具有国际贵族血统的MBA教育,在中国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否因水土不服?轻易做这样的结论并不科学,有必要先来了解其“症状”之一二.

逃课,是中国大学课堂教育一大现象,老师往往要靠点名签到来维持到课率.而在MBA教育里,逃课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因为大家不用“逃”,就读MBA的学生,不去学校上课是个普遍的现象.那些在读MBA的人,通常还在做着自己的工作,不少还是企业老板、经理,为了生意,根本无暇他顾,他们的目的就是交钱,拿文凭.

如果说,MBA学员不去上课让学校感到无奈的话,上门服务则成为中国MBA教育的另一大“特色”.一家企业的MBA学员陈先生

关于MBA的中国之旅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清华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谈到自己在山西某大学读MBA,学校给他们企业开设了MBA教育上门服务,他们在两年的时间内每个月拿出两个周末到公司的会议室上课,课程结束之后他们只要通过国家的MBA联考就可以拿MBA学位了.

学校热衷于开办MBA教育是“上门服务”的前提,而这个前提的前提是:MBA是一项赚钱的教育.高昂的学费自然吸引了要创收的学校,于是许多高校想尽办法也要开设MBA教育.开设MBA的院校多了,招生竞争也激烈了,“上门服务”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种走过场的教育,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中国MBA还在教育方式上受到社会的根本质疑.

“参加MBA联考的很多人不过是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考不上的,从专业素质来说比任何其他研究生都差.”多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成人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张民教授曾如此评价.他还认为,MBA的教育者同样不合格.

在张民看来,那些从西方引进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模型也早已跟不上经济环境的变迁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复杂变化.如此,怎样能够教会学生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完成各种工作?

MBA教师似乎也得不到学员的认可.不少MBA学院觉得在课堂上也确实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授课老师从来没卖过一件东西,整天忙着上课、评职称,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无法更新.上课的时候,总是灌输一些西方的经典理论,或是拿一些遥远而没有实用价值的案例胡乱分析一通,懂的东西还不如MBA学员多.

问题的出现,往往导致一系列链状的连锁反应.表面繁荣的中国MBA教育,虚热之下引发了MBA人才严重贬值的恶性后果.

可以说,MBA一度是世界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在中国也是这样.但近年来,伴随着MBA的质疑声浪,MBA人才也逐渐褪去明星的光环,甚至开始一路走低.

对许多正在攻读MBA的人来说,有了MBA的入场券,并不意味着必然拿到学位,也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这些不定因素迫使更多的人思考,整个MBA的求学历程究竟是一次学术提高呢,还是一次职业训练的新体验?

李先生是某高科技公司的业务副经理,他认为即使将来拿到MBA学位,也未必意味着就是一个好人才.李先生坦言,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教育界人士将MBA教育作为一项学术教育来抓,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上.尽管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尽心尽力,在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上也相当可观,但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

一个在业界广为流传的事实是,创维集团曾在全国引进了8名MBA,但一年内他们几乎都离开了创维.这样的经历使创维在今年的招聘中不得不更加谨慎,人事主管感慨地说:“MBA给我的感觉确实一般!”事实上,企业需要的是那些能做事情、有实际管理经验、有行业背景的人才,而遗憾的是很多MBA除了有一张学历证明之外,并不具备这些东西.

MB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真正的商务经验,教材落后,教学模式不合理、门槛太低;许多学校将之视为敛钱之道;而对于学员,大多视之为取得研究生文凭的好平台;同时期望与实际的落差市场太大,工作要价太高等等,最终导致这个本该得到社会认可的MBA文凭大大缩水.

透视教育模式

看病还需先把脉,要探究MBA的中国积弊也不太难.国内教育的许多弊病,在很多方面不利于通才式MBA的培养,首先一条就是国内教育清规戒律过多,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而国外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注重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个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

此外,国内教育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管理和规划体系,千百万学生都受同一个教育大纲的制约,每年都读一样的课文,做一样的数学题或物理、化学实验;写作文是同样的格式,引着同一段鲁迅的

1 2

关于清华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MBA的中国之旅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

物业财务管理论文

本科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自考行政管理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硕士课程

关于工商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 本科

工商企业管理自考专业

行政管理学位论文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管理 自考

MBA的中国之旅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