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关于预算管理的若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预算管理类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关于预算管理的若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预算管理及预算及内部控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预算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式;第三,责任中心内部的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则采用作业基础预算方式.以上所述总结起来如表1所示.三、预算的编制程序究竟如何选择?
如果将预算分为企业整体预算和责任中心预算,则如何将这两个层面的预算协调统一起来就有个程序问题.总的来说,预算编制实践中产生了三种程序(崔光莲,郑石桥,张萍,2004).我们首先对三种程序做一简要分析,然后分析两层预算所面临的问题.
(一)两级预算协调的三种程序
1.自上而下式
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下: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员工都具有惰性,因此其工作表现需要严密监视与控制,他们缺乏主动性.在这种假定下,公司总部将责任中心(包括各级职能部门、战略业务单位)视为预算的被动主体,预算目标完全来自于上层管理者,下层只是被动的执行,没有独立的决策权.
应该说,这种模式与集权制的管理思想与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它适用于集权制企业.这种模式最显著的优点是企业总部把握战略目标,保证总部利益,其不足是权力过度集中在总部,难以充分发挥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guanli/00460183.html
2.自下而上式
这是一种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它深受现代分权管理理论的影响.它强调,管理者及职工的激励机制更多地在于参与和认同,企业总目标与责任中心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公司总部应当尽可能地设法使责任中心和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因此管理的协调职能更重要.
在这种模式中,预算来自于责任中心预算主体,公司总部只设定总目标,只监督目标的执行结果,而不过多地介入过程的控制.可见,它更多地适用于分权的公司.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基层各责任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其参与意识,并具有管理的认同感.同时,将责任中心置于市场前沿,提高责任中心独立作战的能力.不足之处是责任中心预算会“宽打窄用”,导致资源浪费、管理失控;责任中心的预算方案较难协调,影响企业整体战略计划.
3.上下结合式
这种方法是在预算制定过程中,企业总部和责任中心共同参与,通过上下各级人员的沟通和磋商,制定出适宜的预算方案.这一方法下,博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式之长,经历上下反复,达到较好效果.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有效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各责任单位的资源、状况与企业预算目标相匹配,避免了预算过程中的讨价还价、“宽打窄用”,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预算编制效率.
企业资本越来越趋向于人格化,管理也就越来越注重人本化,企业的管理从传统的集权管理向现代的分权管理过渡.分权化的趋势表现在企业预算上,越来越重视责任中心自身的规划,公司总部只在一些重要控制环节对预算起着调控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责任中心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我们主张预算目标应自上而下的下达,而预算编制则应自下而上的体现目标的具体落实,各责任中心通过预算编制,明确“应该完成什么,应该完成多少”的问题.
(二)两级预算协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两级预算协调有三种可选择的方式,一是预算编制程序与预算松驰的关系,二是预算编制程序与组织分权之间的关系,三是预算编制程序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来阐述这三个问题.
1.预算编制程序与预算松驰之关系
Schiff&Lewin(1970)指出,如果预算责任人的报酬随着预算难度的降低而增加,则预算责任人可能会利用预算参与来歪曲与上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将预算确定在较容易实现的水平,从而出现预算松弛,即将预算确定在预期的能力之下.可见,在SchiffandLewin看来,预算松弛只存在于预算编制中,是特指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利己行为,为了多获得报酬,尽量将预算数确定在较低水平.Chow,Cooper&Waller(1988)除了分析预算编制中的松弛之外,还分析了预算责任人在预算执行中的两种行为,一是当能够完成预算时,照着预算干,不超过预算;二是当预算不能完成时,不是想办法完成预算,尽量提高业绩,而是听之任之.这两种行为都是在预算执行中没有付出全部努力,可以称为预算执行中的松弛.可见,预算松弛包括预算编制时的松弛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松弛,本文将前者称为编制松弛,后者称为执行松弛.
可见,预算松驰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责任中心的预算参与.很显然,在不同的预算编制程序下,责任中心的预算参与程度是不同的,“从下至上”程序参与程度最高,“上下结合”程序参与程度居中,“从上至下”程序参与程度最低.
2.预算编制程序与组织分权之关系
没有分权也就没有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在不同的分权程度下,二级预算协调的程序也不同,分权程度较低的企业采用从上至下,分权程度较高的企业采用从下至上,分权程度中等的企业采用上下结合.这里的问题是,企业对内部所有单位难道都采用相同的分权程度吗?很显然不是.利润中心的分权程度要大于成本中心,而投资中心的分权程度又要大于利润中心.既然企业对内部不同单位的分权程度不同,是否意味着对它们的预算协调要采用不同的程序呢?即在二级预算的情形下,企业是否存在多种预算编制程序呢?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如果企业对内部责任中心的分权程度差异不大,则可以对各责任中心采用统一的预算程序,如果对各责任中心的分权程度差异较大,则应该是对不同责任中心采用不同的预算程序;第二种可能性是,以企业内部最重要的责任中心的分权程度为依据来确定预算程序,其他责任中心也采用这种预算程序,不考虑对它们的分权程度.
3.预算编制程序与信息不对称之关系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些因素称为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则预算责任人和其上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就预算编制来说,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预算责任人的能力,预算责任人的偏好,这些都是上司不知道或知道的不如预算责任人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预算不是由上司确定,则是由预算责任人以参与的方式确定,则能够优化以预算为手段的资源配置,较好地发挥预算的计划功能.就预算执行来说,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例如,预算责任人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影响预算完成的具体有利或不利因素,预算责任人比上司可能掌握的信息更多.如果预算是以参与方式确定的,则可能会调动预算责任人完成预算的积极性(Baiman&Evans,1983).
从理论上来说,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二级预算的协调程序会产生重要影响,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需要发挥责任中心的作用.所以,信息不对称不严重的的企业采用从上至下,信息不对称最严重的企业采用从下至上,信息不对称中度的企业采用上下结合.
四、预算编制的逻辑起点究竟是什么?
不少的学者研究过预算编制的逻辑起点问题(王斌,1999;于增彪,梁文涛,2002),归纳起来,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预算管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关于预算管理的若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