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内部审计类有关论文答辩,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内部审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环境.二、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应用必要性
(一)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1)我国内审机构的建立行政色彩鲜明.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在企事业的延续和补充,并在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行政色彩浓厚.内审机构既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在本单位领导下开展工作,造成既非政府审计、也非社会审计的模糊身份.单位决策层普遍认为内部审计是因行政命令而设,并非自身管理所必需,很少重视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2)内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要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增加企业价值的综合性经济分析活动,对内审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要具备财务、审计、管理、法律、金融、工程、信息等多科知识,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审计技能.而目前我国内审人员还不具备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要求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学科结构上欠缺;审计方法简单,理论和实践技能不强;并且具有CIA资格的内审师匮乏.如我国内审人员大多所学审计和会计专业,适合开展账项和制度基础审计,在改善单位经营管理、加强风险的应对、增加企业价值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但在西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是1/3经济管理专业,1/3工程技术专业,1/3其他专业.并且内部审计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为辅.1989年美国公用事业行业企业内部审计只有19%的时间用于财务审计,其余时间都转向经营审计.(3)内部审计管理方法落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与国际先进企业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相比,我国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法.不能恰当地预测、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被动进行,并非出于企业自身考虑主动进行.据调查,80%的被调查单位不存在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35%的被调查单位由总裁来监督风险管理活动;68%的被调查单位不存在正式的风险管理活动;60%的被调查单位对风险的管理仅限于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购买一些强制性保险,而很少系统地考虑防范风险的措施.这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多风险环境中求发展的要求.(4)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独立性.我国内审机构因国家干预和推动而建,组建欠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缺少相对独立性的状况突出.内审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的工资、福利都受本单位负责人支配,以致当领导的经营行为违法违规或不合理时,内审人员顾虑重重,难以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能;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时常受到各方面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西方内部审计采用系统选择法、示警事项法以及应被审计者的要求选择.系统选择法是基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排序的选择,是西方最主要的选择审计项目方式.而我国组织选择内审项目时,被动接受管理层的指示和安排占了很大比重.
(二)我国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采用帐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而这两种审计模式由于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内部审计的审计效率低下、审计结论缺乏可操作性.在帐项基础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将精力放在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及其有关凭证的审查上,而较少分析产生财务报表结果的过程、原因和对策.该模式只能适用于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财务审计,难以用于较大规模
内部审计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三、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策
(一)建立相关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根据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内协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10个具体准则.至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己经颁布了27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些规章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与最新的IIA准则和国际内审惯例相比,中内协对内审规章引入风险导向观念的程度和范围仍不充分.IIA的“风险管理”、“增加价值”、“咨询”、“控制自我评估”、“审计委员会”等概念,在中内协的准则中,未予引入.因此,当前急需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从制度层面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二)推广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助的混合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原有审计模式的淘汰.在当前审计中,既不能缺乏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也不能单独推崇风险导向审计而排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混合内部审计模式.例如将账项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的混合模式应用于高风险企业或家族企业.将制度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的混合内审模式应用于生产规模大、经营广泛的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等.因为设计良好,执行有效的制度、账项基础内部审计也能很好的满足审计目标,所以为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治理结构所需,我国审计实务界当务之急是汲取国外内审经验,逐步引入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现状、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混合审计程序和模式,以促进我国内审事业发展.
(三)采用多样化的风险评价方法审计人员需要将所关注的风险控制目标、程度、有效性和影响等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将风险情况准确反馈给管理层需要一个较好的风险评价方法.一是内部控制自评.即内部审计帮助管理层对本单位内控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反映当前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管理责任,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该方法可减少工作量、节省审计工作时间.二是利用网络收集风险数据,设立风险指标.内审人员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一定的指标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量化,以评价风险,达到控制和预防的目的.
(四)转变内部审计观念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迅速兴起,内部审计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是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我国内部审计应当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加强与组织各部门的配合和沟通,为内部审计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五)兼顾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独立性通常被认为是内部审计最为重要的属性,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存在固有局限,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超然独立”.对“独立”属性的过于强调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敌对关系,内部审计“咨询顾问”、“业务伙伴”的角色也就无法体现,所以要在强调内部审计独立
内部审计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