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类论文范文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内部控制类毕业论文,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内部控制及高质量及财务杠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内部控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有文献证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负相关;随着代理冲突核心的转移,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转向了第一大股东也就是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已有学者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代理成本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四大”呈倒“U”型关系.第六,成长性.根据以往研究对代理理论的检验,公司成长性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负相关.第七,政治关联.最近研究表明:在政府干预多、法制化水平低的地区,有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低质量审计师;无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则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传递自身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信号.
(四)模型建立本文的解释变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是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五要素来评分的,与变量是否披露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部门有一定的重叠,但考虑到是否披露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部门对体现内部控制的本质有直接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其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所以将其作为单独的解释变量列出来,与整体评分值放在两个模型里,从而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1和2来分别检验H1和H2、H3、H4.
模型1:AC等于β0+β1VD+β2LnSALES+β3LEV+β4INDE+β5ROA+β6CRI+β7GROTH+β8PC+ξ
模型2:AC等于β0+β1SUPERVISE+β2ICDs+β3CAO+β4LnSALES+β5LEV+β6INDE+β7ROA+β8CRI+β9GROTH+β10PC+ξ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对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第一,在全样本中,选择国内十大所作为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一共有439家,占全样本的30.81%,说明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不愿意主动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此统计性结果支持我国目前的审计需求市场状况,国内对大规模事务所的需求不强烈;第二,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平均值为7,最小值为0,还有一部分在5以下,表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上市公司为634家,说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较不规范,其监督检查部门有审计委员会、内审部、审计监察部等不一;第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有303家,国内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现象相对较为普遍;第四,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有267家,占总样本量的19%左右,这说明只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自愿性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内控审计,并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在笔者整理相关数据时还发现,在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深市的中小企业板块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聘请十大作为主审会计师事务所,而沪市的上市公司却不具有这一特征.对十大与非十大的样本特征比较如下:在十大样本中,其内部控制的披露状况优于非十大样本;披露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大于非十大样本;披露缺陷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显著低于非十大样本;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状况十大与非十大样本差异不大.总体上,十大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建立、监督、披露情况明显优于非十大样本公司.从公司的成长性和资产报酬率来看,十大样本也显著高于非十大样本.
(二)相关性分析从(表4)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看出:变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是否披露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部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其原因是内部控制的建立、监督检查包括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的因素之中,加上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视角,已将这两个变量放在不同的模型中.其余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下,因此,在作Logisitic回归时,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模型的多元回归结果见(表5).第一,在回归模型1中,变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的符号与预期的一致,并在5%水平上显著,支持假设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详细,该指标评分值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偏向选择前十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第二,在模型2中,是否披露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符号一致,说明是否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与选择十大所之间正相关,且其在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假设2:披露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上市公司偏好于选择前十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符号一致,说明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选择十大所之间负相关,且其在5%水平上显著,支持假设3: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十大所进行审计.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符号相反,但其检验结果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此变量选取时主要是依据已有的研究结论:规模较大、未发生过亏损的公司在信息和控制系统的投入较多,内控较好,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所以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较大(林斌、饶静,2009),但在本样本中,所有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不一定都是规模大、在信息和控制系统投入较多,相反,有很多是来自于中小板块.第三,对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资产报酬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符号与预期一致且显著相关,这表明:资产规模、资产报酬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选择前十大所之间正相关.财务杠杆、独董比例、成长性、政治关联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影响不显著.财务杠杆一方面作为代理成本,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正相关,以另一方面,体现风险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之间负相关,在双向作用下,财务杠杆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证监会要求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此要求完善了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管,使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差异不大,从而对审计师选择影响不显著.政治关联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还受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法制水平等地域因素的影响,而本文并没有对相关因素进行区分,所以检验结果不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在本文样本选取中未剔除ST样本,为了检验是否ST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进一步设计变量ST,如果是ST公司变量取值为1,非ST则取值0,然后把此变量带入模型1、模型2回归,回归结果为,ST变量在两个模型中都不显著,这表明,本文模型检验的样本可以不剔除ST公司.另外,本文又选用前10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子样本进行检验,如果选择国际四大事务所,则AUDITOR等于1,选择国内六大事务所,则AUDITOR等于0,然后对模型1、模型2进行回归发现,四个解释变量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的系数都不明显,说明用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代替高质量审计师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
五、结论
本文采用200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以下不同角度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第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第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0、1变量,是否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部门、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除了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其余变量都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总体上表露出来的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全面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前十大所进行审计.进一步,本文还把全样本区分为深市、沪市两个子样本进行检验,两个子样本的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2008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披露,分别依据2006年发布的两个指引和随后的两个通知,检验结果的差异性说明,政策法规也是影响审计师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作为上市公司本身应该在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质量,让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作为上市公司自身的需求;在外部监管方面:一方面应该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整合,加快建设国内大所的步伐;另一方面,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早日向着国内大所占据百分之八十以上审计业务这样一个健康的审计市场发展.对中注协披露的相关数据整理后发现,国内十大所占全国审计业务的比例从2003年以来持续上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的数
内部控制类论文范文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