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在仰望中奋进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在仰望中奋进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会计学及会计学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今年十月十日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教育家杨时展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分会选择在此时、此地召开杨时展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确实别有一番深意.浙江不仅是杨先生的出生地,也是杨先生曾经长期工作过的地方.今天,我们齐聚人杰地灵、交相辉映的浙江绍兴,共同追忆先生的音容笑貌,研讨先生的学术思想,学习先生的学风人品,对丰富中国会计史研究、促进中国会计更大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谨代表财政部并以我个人名义,对为我国会计事业奋斗一生、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杨时展教授表示深切的缅怀和追思,对工作在会计教学与科研界的会计学者、会计史研究者的辛勤劳作和不懈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有的是杨先生的学生,有的是财经院校的会计学教授,有的是财政官员.大家不远千里会聚这里,都是受到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感召而来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斯人长逝,但他留下的大量作品永生,启迪思想、征服人心的魅力永恒.他就像屹立在会计地平线上的一座碑,闪烁在会计学术天穹的一颗星,永远值得我们感佩和仰望.
一、为什么要学习杨时展先生
谈到杨先生,不知不觉间先生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依旧穿那身朴素的蓝布中式棉袄,依旧戴那副传统样式的眼镜,双眸明亮而睿智,话语抑扬而顿挫等真不敢相信先生已经走了十年了!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名湖北财经学院)读书,有幸得到过先生的指导和教诲.在此,我想谈谈心中的先生,也谈谈后辈会计学人应学习先生什么样的精神.
(一)学习先生慎思明辨,砥砺完美的学术品格在我看来,杨先生的生命历程就是一部孜孜不倦的奋斗史,是一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恢弘乐章,勤奋严谨、追求完美是其主旋律.在他的词典中,似乎没有“大概”、“差不多”这样的字眼,都是“借贷必相等”的要义.大家知道先生的文章多而精彩,《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问题》、《会计信息系统一评、二评、三评》、《论会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问题》、《效益十策》等文章,可谓才思横溢,影响深远,堪称会计学的扛鼎之作.然而,精彩文章的背后是先生衣带渐宽的辛劳,是杜鹃啼血般的用心,是不为人知的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苦思.每次落文之前,先生总是反复思考,反复比较,如负重前行的骆驼;每次初稿之后,先生总是进行反复细致地修改润色,如春蚕吐丝,反复雕琢,每篇文章至少要修改六、七遍方才作罢.虽不能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至少是语不圆满修不止.
本文来源:http://www.sxsky.net/guanli/00472652.html
先生讲课之精彩更是倍受赞誉.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忆起先生的课堂及讲座从来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然而先生讲台上的四十五分钟,讲台下却是极其辛苦的备课过程.新讲的课如此,反复讲过的课也如此;对博士生的课如此,对本科生的课也如此.先生是以追求完美的态度来对待每节课.我记得先生曾说过,他从来不允诺准备时间少于半个月的讲座邀请,因为他需要准备充分到将讲座内容完全背诵下来,一个小时的课往往需要几倍乃至更多的时间准备.正因为准备充分,加之原本就学养丰厚,如此厚积薄发,使得讲课的先生思接千载,听课的学子视通万里,那份氛围、那份情景、那份感觉、那份享受,所有听过他讲课的人都难以忘记,都回味不已.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1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二)学习先生爱生如子,大爱无言的育人情怀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可以归结为四等,由低到高分别是:混沌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正其谊,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的“天地境界”.我认为,杨先生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学生的爱是超越功利、不计得失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栽桃培李”的深切热爱,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大爱无言的“天地境界”.
杨先生爱生如子的故事太多太多.许多人只知道先生一生著述丰硕,但实际上先生指点别人写文章和帮助别人改文章,都比自己写出的作品要多得多.先生涉猎的领域甚广,对于会计史、审计史、经济史、文学史均有较为透彻的研究,但是囿于时间等多种原因,一直未能系统成书,只是在先生西去后由学生整理出版了会计史遗著《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这不能不说是先生完美学术生涯中的些许遗憾.但是,先生生前将自己对于会计、审计史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很好地帮助了郭道扬教授《中国会计史》及文硕《世界审计史》的成书出版,这也算是对先生毕生辛勤耕耘的一种补偿和嘉奖吧!据我所知,潘同生教授在编著《中国经济诗今译》一书时,也曾蒙先生多次热心指教和细心点拨.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时所写的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审计史》,先生也给予了很多的指点、帮助,特别是亲自动手修改至少有三、四遍之多,有的章节中密密麻麻满是先生的批注,至今我还记得其中激发我一生对会计审计投入热情和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一句勉励性评语――“你对审计史研究作出了你力之能及的贡献”.正是在先生的指导、修改和推荐下,这篇论文得以作为刊首文章在《审计研究》创刊号上发表,并前后被几十家报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在仰望中奋进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